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略论环境差异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sansa2025

  略论环境差异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一、背景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受教育途径变得多样化,在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竞争和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不同环境成长下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是各有差异的。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与现实和谐一致,心理内容与现实相统一,人格相对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良好心理状态的特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与开放、自爱与爱他、欣赏和审美、以责任感为基础的和谐、幽默感、人格内在和谐[1]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不同于社会环境的另一个概念,自然环境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气候与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性格也不相同,例如,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南方人的精致、细腻;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狭义上是指家庭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生活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2]

  父母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学历,性格,价值观,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富裕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都有大的影响。父母有“威信型”“专制型”“宽容型”等类型,威信型父母为孩子制定的规范,合情合理,父母也会以身作则,对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对价值标准的解释,前后一致。[3]专制型父母的特征是:子女的一切活动都由父母安排决定。宽容型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特征是:既不放任孩子也不过分要求孩子,让孩子随其自由和个性自由发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叫做周婷婷的双耳全聋的女孩,在其父周弘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周弘还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周婷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心理健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健康的性格形成,反之亦然。

  (三)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人生的关键场所,良好的学校环境学生会受益终身。学校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教师的素质,班级的氛围都对学生至关重要。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同,就像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校章和校训一样。因此,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影响也不同。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榜样作用,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角色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品质与行为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4]教师的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影响很大。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妙处。

  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构建生态型师生关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一个高中班,有一位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老师,他总是给学习差的同学轻蔑的眼神,即便有些差生们很努力也会受到如此待遇,这些学生中有的很在乎老师的看法,他总问自己为什么老师要那样看他,后来这个学生得了忧郁症,最后退学了。如果当初老师给他一点肯定,教他一些学习方法,也许会有很好的效果。相反,我们听到的另一个故事是一位不太聪慧的学生得到鼓励后一步步努力最终走向清华的故事。

  (四)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相联系,包括社会主流价值观、大众媒体等。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社会舆论氛围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紧密,我们浏览网页了解最新动态,出现了一些流行词语,如“MM”代表美女,“恐龙”代表丑女,还有“给力”,“表情包”等,这些年,很多网络现象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一些社会现象和明星事件也会调动广大网民的评论热情,有的也会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比如我们看的《金星秀》中的有话问金姐的环节,这些问题大多是一些社会现象,把这些问题拿出来进行评论这恰恰说明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

  国外有很多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隐私。比如,美国学生的成绩是隐私的,他们也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否通过或者进步了没有。因为美国与中国公示成绩方式不一样。在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前辈们就看告示来确定是否金榜题名,现在我们学校大多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排名。如果美国家长咨询孩子的成绩,老师会告诉他们。但是,不会把在班里的名次告诉他们。美国的家长们也不会过问自己的孩子的名次,因为每一位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三、建设各种健康环境的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学生心理的环境因素,我们要制定具体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发展。

  (一)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家庭中应该洋溢积极向上的气氛,父母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中。父母关系要好,尽量不要争吵、离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定期带孩子去旅游或去郊外做一些集体活动;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应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程

  学校应聘请给学生做心理疏导的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的团体活动。学科教师可以适当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让学生做一些心理问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

  (三)社区、大众媒体应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

  社区可以在过节时开设一些亲子节目,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一年中至少要有两次聘请一些知名的教育或心理专家为全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讲授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媒体应该拍摄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公益广告在黄金时间播出,让学生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家长课堂,向学生家长普及教育心理知识,加强学生家长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呼吁全社会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重视,国家应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五)另外,学生自身应该加强抗挫折能力

  学生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否定自己,更不能因为突发事件等不可控因素而放弃自己,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全面看待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并自觉进行心理调节。(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略论环境差异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探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新目标,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新方针,规定了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法治中国,是新时期及发治国家、法治政府、...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关于“90后”大学生体育教学最优化的探讨

    摘要:随着“90后”学子迈进大学校门,“90后”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高校教育者面前。本研究以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何应对2010年刚入校的“90后”的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体育教学教学最优化1.前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及对策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20 1引言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快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大学生数量正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虽然高等教育有着巨大潜...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知识管理视野下医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探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建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共同话题。对于任何组织或是个人,能否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决定着竞争环境中是否占有优势的关键。[1]“医学专业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技能,如何进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自律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自律教育,是指教育者用政治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形成思想行为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76-01 1 培?B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现状 1.1 阅读教学中忽视了作文的学法指导...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