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社会转型期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sansa2025

  社会转型期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面对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所创新来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与考验。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互联网以其高速的信息传输功能,使人类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在创造网络文化的同时,网络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目前网络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并以非凡的能量支配着人类们的行为和观念。大学生们更是将互联网视为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信息化技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转型期大学生群体涌现的新特点,要求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受市场经济求利原则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党员在表现出逐利性。而且转型期新旧体制的并存,使新旧价值观念、新旧行为规范处于同一时空,使人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出多重性,给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3.当前大学生党员大学政治教育现状,要求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虽然当前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并取得一并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点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一些基层党组织很少主动思考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只是被动的按照上级安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一些党支部还是采取“一堂课”、“一块板”、“一张纸”、“一张嘴”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造成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4. 多种社会思潮并存出现,要求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多种社会思潮并存导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重价值标准多。“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多样的社会思潮向当前大学生党员走近的时候,则必然会增加了大学生党员明辨是非的难度,使他们很容易失去了一个权威的价值评判标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削弱,增加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为此,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所创新,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二、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方法

  1.创新理论教育模式。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深深植入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内心。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答疑、解惑”,让大学生党员能过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拨开迷雾,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论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大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长才干,了解国情、社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二是创新教育方式。根据不同时间、节点与中心任务,开展不同的主题,不同形式得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党的生日,可以开展“追忆党史,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热点问题开展座谈、讨论,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活等。

  2.合理利用网络媒介。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积极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触角,搭建各种功能齐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如“网上党课”、“共产党员论坛”等,并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工具,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通过建立“微党课”、“微支部”等公众微信平台,及时传送时事热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的延伸。

  3.客观评价各种社会思潮,教给大学生“拿来主义”的批判武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首先要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教育者既不能采取一概否定、一杆子打死的做法,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观念及行为模式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因此教给大学生“拿来主义”的批判武器,使其懂得如何甄选信息,取精去粗、去伪存真,在当下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的大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方法论是赞同的,帮助他有效的利用这个武器,可以是他们坚守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强化民族意识,博采众长,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抵制糟粕文化。

  4. 构建校园文化暗示教育体系。一是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活动的暗示效应。大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多姿多彩、形式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不自不觉中,提高品德修养、磨练意志。二是建设温馨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暗示效应。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有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奋进,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品质。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发挥模范的暗示效应。通过表彰会、报告会、优秀事迹展、座谈会、公告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正面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大学生党员行为上得到提高,思想上得到进步,心灵上得到净化,最终达到育人效果。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领跑者”与社会与建设的中流砥柱。

  社会转型期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