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议高职人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作用

sansa2025

  浅议高职人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作用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用性人才颇受企业青睐。许多学生受实用主义思潮影响,只热衷于专业考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学生看来,拿到了等级证书就标志着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许多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不感兴趣,认为学习人文知识纯属多余。由于人文精神缺失,许多学生在言谈举止中暴露出庸俗与狭隘,粗俗与无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学生人文知识缺失,笔者在人文知识教学中,全程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集视频、音响、画面为一体,以立体、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助推作用。

  一、拓宽视野,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场景,用文字来诠释意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强化了文章思想内涵,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比如:在学习李清照《一剪梅》时,笔者播放了当红通俗女歌手演唱的《一剪梅》视频。面若桃花,楚楚动人的古典美人面庞;优雅流畅,委婉动听的古典音乐;加之,演唱者又是90后们崇拜的偶像,学生跟着偶像随声吟唱,陶醉其中,学生在记歌词的同时,也就背会了《一剪梅》。

  在解读词人李清照生平时,笔者先演示了词人从名门千金到凄惨晚年的各种彩色图片,通过讲解图片,使学生了解了词人各个时期的精神生活,了解了金兵入侵、北宋南迁、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化静为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传统教学中,遇到讲授诗歌,都苦于无法将学生引导到文字表达的意境中。但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化静为动,扩大了课堂容量,比单纯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如:在解读郭小川经典诗歌《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主题时,笔者先播放了配乐诗朗诵,雄壮昂扬的旋律,声情并茂、铿锵有力、错落有致的男高音朗诵,加上天高云淡、白雪皑皑、苍凉悠远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沉浸在郭小川政治抒情诗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中,对诗人所讴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诗歌主题,有了深层次了解,对奋战在千年荒漠的兵团战士的敬意油然而生。

  为进一步深化诗歌主题,弘扬民族精神,笔者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片段。亘古荒原,野草丛生,兵团战士放火烧荒,二牛抬杠,人拉肩扛,住马架子,喝涝坝水……学生在了解了诗歌主题之后,再观看短片,情感得到了升华,对向荒漠进军、向困难进军的拓荒英雄们肃然起敬,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有了深刻认识。此时,笔者循循善诱,运用启发式教育,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高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年来,情景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则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形、色俱备,能够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如:在解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经典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现实意义时,笔者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接受宫刑片段。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锒铛入狱,在宫刑和慷慨赴死之间,他原本可以选择以一死求得清白,求得后人赞誉。但是,为了实现父亲遗愿,为了完成鸿篇巨制《史记》,司马迁最终选择了宫刑。风雨如晦,电闪雷鸣,阴暗的牢房,凄惨的嚎叫……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被司马迁的生死选择震撼了。短片播完后,笔者发问,你对司马迁的生死选择有何感想?学生则异口同声地回答:司马迁的选择令人敬佩,司马迁“腐刑”后的躯体是卑微的、残疾的。但是,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他的生命重于泰山。

  当讲到《史记》是司马迁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笔者播放了司马迁耗尽毕生精力,完成《史记》的画面。堆积如山的竹简、苍老憔悴的面容……这些画面,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真正意义,感受到了司马迁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司马迁为“名垂于后世”而超越生死的伟大精神。而这种伟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笔者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既革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知识过时的诟病,又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德。路漫漫其修远兮,怎样使多媒体教学与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达到完美统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依旧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笔者将继续探索下去。

  浅议高职人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作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 04 ― 0153 ― 02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的重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带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1 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定义 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急剧变化。有一定强度的、持续的压力体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然而,有的大学生并不会产生诸多适应不良状况,...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着规范地认知,但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却存在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探求医学院校非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飙升,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也持续扩大。医学院校为增加竞争力,非医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医学院校非医学生数量增多随着而来的就是非医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非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的影响较大,更多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信以其简单明了、便捷实用且操作简单的设计特点赢得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没有技术门槛的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