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

sansa2025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78-01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人们只有具有了信息素养,才能掌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获取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2.信息素养和创新相辅相成,提高信息素养是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具备信息素养是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独立性与批判性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没有独立性,就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意志,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没有批判性,就不会有权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主要是培养批判性的评价信息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高校必须加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完成的。积极创设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社会和人文环境,提高人们在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综合素养,顺利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管理模式

  1.主体管理

  这里所谓的主体,并不是指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而是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对从事信息素质教育人员的管理。要提高各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信息素质教育人才。

  当前高校每个学院都开始重视资料室工作,大都已经建立起了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精通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专业人员。但相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息素质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要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要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进取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水平,具备有效地获取、分析、评价、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每个学院的领导应该一方面对其进行图书情报知识的统一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鼓励其加强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学科知识的进修学习。

  2.内容规划管理

  2.1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并重

  信息意识包括“信息是资源、是财富”的价值观和信息行为基本权利的信息觉悟。信息道德是信息行为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是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不应是简单的信息能力的提高,而应是信息意识和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的养成。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应该担当起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观念的责任。

  2.2促进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结合

  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不可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任务中就明确提出:“大学、学院、项目组和图书馆要共同承担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相关技能的责任,要成功地实现信息素质目标,必须依靠课程的综合和所有人员的积极参与。”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在院校高层管理人员的统筹计划和协调下,由图书馆员和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以及教师组成小组,共同推进这一活动。从而更好地将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

  2.3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学生信息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学生信息意识增强、信息道德完善、信息能力提高的最终表现,也是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强调“学以致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资料室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源、完备的信息检索设备、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绝佳的实习场所。

  3.制度规划管理

  3.1制定明确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标准

  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标准是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也是实施管理的准则。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之前,应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信息素质整体情况的摸底调查,明确预计达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保证好的培养效果。

  3.2实现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正如Thomsen所评论的那样,“关于如何帮助学生改进其研究技能、信息素质技能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解决办法。学术性的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可能需要使用综合性的方法并且进行坚持不懈地努力来帮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信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努力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趣味性和效果。

  3.3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评估和反馈机制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它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实施方式。因此,建立一套准确、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各个阶段,应该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中做出改进。尽管这样连续性和循环式的教育评估和反馈方式可能要求管理能够相应具有细分化的措施,但是却可以保证教育效果,进而减少教育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最终有利于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高和普及,信息素质作为21世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个原只限于图书馆界讨论的话题,今天已被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且研究。其宗旨就是推广并促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而信息素质教育管理旨在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保障信息素质教育具有高质量效果,以完成其预期教育目标。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