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关注学生学习细节,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sansa2025

  关注学生学习细节,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段话是摘自于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从这段话不难看出“细节”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只关注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只关注了教师自身的所需要的能力,不去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细节,就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细节不仅关系着科学课堂教学的成功,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的升华、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对学生行为的关注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行为关注,常常会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

  在教学“长度的测量”一课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测量他们喜欢的物体的长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都按照教师教的方法进行测量,是将零刻度对准物体的起点,只有一组学生将起点对准刻度10厘米处。笔者问学生是怎么量的,学生纷纷站起来说明自己的发现,但是这组学生却没有举手回答。笔者继续问:“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并用鼓励眼神看着那组同学,在鼓励下他们举起了手,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教师除了鼓励他们的做法,还引发其他学生思考:“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方法可以吗?”这样的引导使课堂上又有了不少的议论,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生搬硬套,还是要灵活应用的。

  对学生学习细节的关注,需要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具备“发现行为”的精神,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课堂上每一颗探究的心,捕捉学生的行为亮点,通过让学生行为互相碰撞,使思维更加活跃、激烈和深入,只有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动态,才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景象,折射出学生学习细节的价值,让科学课堂变得魅力无穷。

  2.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对“意外”的灵性处理

  有些精彩的学生学习细节的处理看似“随心所欲”“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这都是在教师理念先进和灵性处理的基础上;心中空空,只能是“对面相见不相识”,而白白错过好机会。

  在教学“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这一课时,将蔗糖溶解在水中,一位学生突然告诉笔者,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水变甜了,但是没有他在家里喝过的白糖水甜。笔者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告诉笔者用手指蘸着尝出来的。科学教学中特别是科学实验严格规定,在实验室里绝对不能尝药品。但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又提出了甜度的问题,笔者觉得这个“意外”的细节要关注好,要先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则深入人心。所以在后一个环节就将“如何避免药品对人体的伤害”这个探究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也能就这个课题展开讨论,逐步提出利用小动物代替人类实验、利用甜度计来测量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张开思维的翅膀自由翱翔。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将捕捉到学生学习中的“意外”细节,适时地进行利用,变成了“生成性教育资源”,而且进行了生命安全教育,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显示出了无限的魅力。

  3.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学生技能的发展

  现行的教材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都降了下来,但部分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讲清基础知识上有所发挥,就要面对牺牲技能发展的危险。但是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要增强技能训练的功能。所以为了给学生一个训练的体验,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现在必须给学生留出三五分钟来训练,并且在教学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质量的测量”这一课时,出现过一个教学细节情景。当学生在进行对铁块、铜块质量测量的实验时,学生进行实验非常积极主动,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当这个测量环节到了预设的时间时,笔者就想引导学生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刚要叫学生停下自己手头上的实验,继续完成教学任务时,却发现有学生不断地将自己的硬币、橡皮、书本等物体放上天平上进行测量,发现了这个学生自我的技能训练行为之后笔者就忍住了叫停的指令,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所以接下来一个个环节的完成都逐步顺延,到下课时间却没有将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全部完成,但是笔者并没有为未完成教学任务而感到后悔,却为没耽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认真探索而高兴。因为这个学生自主练习技能的细节被关注了,首先肯定他们的探索热情,再提供他们几分钟训练,几分钟训练出来以后所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所形成的技能能够更好地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学生在得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发展时,他的智力就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就在接受碰撞。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技能,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能使科学课堂的三维目标整合在一起。

  4.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对学生倾听的关注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科学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在教学“常见的动物”一课时,要求学生对于常见的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进行举例,发现不同的学生经常举出相同的动物,而学生自己却认为别人没有举例过。通过这个简单的细节发现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好多不知道刚才讲的是什么,那就更谈不上组织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发散思维了。   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提出学习的要求,让学生注意倾听,在学生进行回答时,就不断地向其余学生提出“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集中注意力听,通过这样细节的处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课堂思维的能力。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而最终通过倾听获得“结论”,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教明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对实验细节的观察

  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科学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一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如观察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进行习以为常的操作、忽视司空见惯的字眼,很多会在不经意之间一闪而过,对此我们应当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这个实验时,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也制取了几瓶氧气,但是在进行氧气性质研究的时候,有很多组都合作完成了研究,但是笔者发现有一组同学连木炭的燃烧实验都没有完成,学生还向笔者诉苦:老师,这个木炭就是烧不着。笔者也很奇怪,就让学生重复自己的实验,过了不久就发现这组同学有一个小细节很值得关注:这组同学很好地运用了物体均匀受热的方式,木炭刚受热一会儿,这位同学又将木炭换个面受热,他们就不停地、反复地换着面,木炭始终不能达到一定温度,实验始终不能完成。明确这一实验细节,就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操作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动作出现了,会影响到实验的成功,学生明白之后立刻改正了,实验很快完成。

  从实验细节中寻找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细节的观察需要更加细致,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让他们明确细节问题不容忽视,要求学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要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找出符合实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在认识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要只盯着一点、一线、一面,而是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范围。

  6.关注学生学习细节重在与生活经验的区分

  如果教师图省事或省时间,不关注学习的全过程,直接给出公式、定理,让学生背诵一番后,便进入做题阶段,学生就会因为缺少“理解”、不从生活经验出发,题型稍有变化,便感到不知所措,无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都是独立的和不断变化的,但是教师与正在进行科学学习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代沟”,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去揣摩现在学生的经验。但在教学中学生只从自己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惑,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意外。

  在学生解决下面的例题时,我们有了很奇特的发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四个开关S1、S2、S3、S4。如果仅将开关S2、S4闭合,S1、S3打开,则灯L1、L2 联。如果将开关S1、S2、S3闭合,S4打开,则灯L1、L2 联。

  ■

  题目不难,但我们发现有50%的同学出现了错误,答案完全相反,出现了这样错误,笔者感觉到自己在教学上有漏洞,也只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电路的知识,但在下次练习中发现学生提高程度不高,因此我们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竟然得到了一个很特别的答案。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做错的原因只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里知道打开是使电灯发亮,关上是使电灯不亮,所以他们就将科学语言中的“闭合开关”理解为生活中的“关闭电灯,使电灯变暗”,将科学语言中的“打开开关”理解为生活中的“打开电灯,使电灯变亮”,学生这样的生活经验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在教学中不断地从学生基础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知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也明确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学生的每个学习细节上实践和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科学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每个学习细节的落实,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理念。教师如果能把课堂中学生学习细节把握准确,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入细节的处理,那么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向更高的品位和更新的境界进发。

  关注学生学习细节,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 04 ― 0153 ― 02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从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生正逐步成为网络的重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带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1 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定义 大学生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急剧变化。有一定强度的、持续的压力体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然而,有的大学生并不会产生诸多适应不良状况,...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培养、发展和提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着规范地认知,但是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却存在理念和思想上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学语...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探求医学院校非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数量飙升,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也持续扩大。医学院校为增加竞争力,非医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医学院校非医学生数量增多随着而来的就是非医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非医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的影响较大,更多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程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信以其简单明了、便捷实用且操作简单的设计特点赢得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没有技术门槛的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