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sansa2025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生活即教育。”他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也是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数学学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

  一、利用生活中的原型教学

  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授课只是提供一个依据。以往老师们总喜欢抱着课本,照葫芦画瓢。一遍遍地讲,讲完后一遍遍地练习,练习完了问一问记住了没有。学生当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丝毫没有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上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这部分知识时,我这样设计:先让每个学生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盒子,并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的模型。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就需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学生在经过体会和交流之后就无需教师再讲解长方体的特征了。接着让学生交流做长方体时用了多少纸张,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体展开进行观察,以此让学生了解“表面积”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自己的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交流方法之后,再探讨无盖的粉笔盒该怎样算表面积等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很快就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好朋友喜欢的体育运动、喜爱的明星、喜欢吃的水果等,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并填写好统计表,再绘制成统计图。研究可能性时,设计一些摸奖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游戏中获胜或中奖的可能性大小,从而掌握事件发生的概率性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十分显著。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快乐,而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提高。

  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已经过加工并处理过的问题。学生还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内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在教学“分饼”时,结合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让学生利用“平均分”的经验,怎样把3个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分到几个饼的问题。通过尝试,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利用“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从前有座山,……”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老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二字的含义,在无形中学生就消化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图片,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讲讲为什么。接着把正方形改为椭圆形再提问学生,再改成圆形。随即出示一张车轴不在圆心的图,让学生交流后明确圆的一些重要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最后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这些教学环节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三、寻找生活情景,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不去引导,学生就会视若无物。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再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学到数学。例如,当学生掌握了有关“折扣”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计算:某校五年级共有79人去参加五一节的义务劳动,中途派几位同学去商店购买饮料,商店规定:单瓶买是2元,买40瓶可以打九折,买50瓶可以打8.8折优惠。怎样购买保证每人一瓶,并且最合算?又如在水龙头滴水数量的探究与实践中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说明我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一方面缺水情况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下面通过实践活动说明:如果你在刷牙时任凭水流淌,后果将会怎样?1.记录自己整个刷牙的时间。2.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到大脸盆内,10秒后用量杯测量盆中的水量。3.运用上一步的数据计算,刷牙时任水流淌会浪费多少水?4.收集全班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5.假定每个人刷牙时都任水流淌,估计一年里全班同学因刷牙浪费的水资源的数量,继续估计如果是全国,那会浪费多少水资源?这个实践活动可能缺乏常规应用题的严谨与规范,但它可操作,富有挑战性,既锻炼了学生的测量、统计、运算等实践能力,又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并不仅仅是枯燥的书本知识和厌倦的无聊题目,相反它就显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处处联系生活,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能够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成绩,同时还可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