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sansa2025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一、大学生旅游与大众旅游行为的差异

  大学生旅游与大众旅游在行为上存在诸多的差异。其一,在出游欲望强烈程度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年级较轻,经历的事情少,好奇心较大众要强,加之在多年的学习中对各地人文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周围生活环境以外的地方有着非常强烈的探求欲望,另外大学生假期时间多,能自由支配一定的金钱与时间也是大学生比大众出游欲望强烈的因素。其二,在旅游资源偏好上存在差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追求浪漫,且希望通过自身体验证明自己,但其经济基础不独立,在时间和较少旅游资金的情况下更喜欢游览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而大众旅游中的儿童和少年喜欢娱乐性旅游资源,中老年则喜欢文物古迹和宗教信仰类旅游资源。其三,在旅游动机上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非常明显,他们将旅游作为增进友谊和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很多人认为旅游可以增进同学友谊,增长见识。大学生旅游多在省内或附近身份旅游,而大众旅游中的中老年更有条件进行国际旅游。其五,在选择出游方式上存在差异。大学生群体经济能力有限,喜欢结伴出行,多选择火车、汽车?刚出行。大众游众经济能力较强,多以家庭出游或独自出游方式为主。其六,在旅游消费上存在差异。大众旅游者中的中年者都是为了放松自己而出游,旅游消费多以高质量或购物为旅游动机。大学生旅游出游主要考虑性价比和消费水平不高的地方旅游。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旅游市场无法满足大学生出行的愿望,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不够,缺少针对性的产品 。随着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大中城市的大学生正成为细分旅游市场重要分支,但受传统理论认为大学是消费能力低,专门的大学生旅游市场产品开发利润有限,受到较大的限制。其次,相关部门间缺少必要的合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利。旅游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但从大学生旅游主体的角度来看,旅游在为社会创造收益的同时,还能为社会实践提供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各界应重视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保护。学校作为学生群体的最大保护者,在提供学生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知识体系。再次,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令人堪忧。近年来频发的旅游安全事故给大学生旅游行为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大学生自我安全系数要求较高,旅游安全意识增强。但是因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思想单纯,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伤到受骗。很多景区为降低管理成本,在交通和食宿安排上不能符合行业标准,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致使旅游安全隐患较多。最后,旅游产品与服务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大学生要求。以八零九零后为主流的大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旅游产品与服务要求高;而当前旅游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和服务质量较差的现状,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追求和好奇心的满足,旅游市场缺乏特色。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性的做好解决方案。首先,要大力开发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改变限制大学是旅游的多方面因素,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特性,针对大学生特征进行产品开发。大学生旅游热情非常高,受经济因素影响,旅游消费过高的产品市场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从旅游消费角度来看,大学生旅游开发应以经济型为主,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假期花时间安排旅游路线,发展多元文化旅游、各类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大学生旅游的政策支持 ,促进大学是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环境;此外要加大对旅游安全资金的投放管理,降低安全隐患,实现旅游企业发展的标准化。其三,保证大学生旅游质量的提高,维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旅行社要高度视大学生旅游群体,大幅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尽可能大学生出游获取知识和身心放松的要求。另一方面,旅游业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强化食品安全和住宿安全监管,提高大学生旅游的安全系数,保证大学生旅游的高质量和满意度,不断发展和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三、大学生旅游方式的制约因素

  (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旅游方式与其家庭有着密切关系。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对旅游消费行为更容易接受;家庭文化对大学生的旅游偏好也有影响;非农业家庭更赞成大学生子女出游;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对旅游行为和旅游场所选择存在差异。

  (二)性别因素

  由于男女生身心差异,在旅游行为上表现也有所不同。从旅游态度上来说,因女生好奇心更强,出游的欲望更强。从旅游动机来看,男生多为探险与猎奇,女生多为情感交流与从众。从旅游偏好看,男女生都热衷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在旅游时空上,男生对省外旅游欲望较强烈,出游时间多选择在暑假和黄金周。

  (三)学科因素

  不同学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态度是赞同的。艺术类学生出行愿望最强,文科与体育类学生紧跟其后,最后是理工与经管类学生。这与他们的学科背景、性格和阅历是直接相关的,艺术类大学生多处于活泼开放的环境,艺术和体育类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也相对较好,文科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更为钟情。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教育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86-02 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有时候,选择不但不能使人摆脱某种束缚,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复杂、更棘手、更昂贵,...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学风教育,是学校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这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最高学府,也是造就大学生思想转变的最好地方,所以,面对社会出现的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诚信学风严重缺失现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89-01 高中数学课程作为新课改对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高中数学教学增加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部分,并且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逻辑思维以及...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时代,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应从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为主。而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学生自己读书理解,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由于小学生可塑性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快,而小学的高年级的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逐渐演变而成的。它是可以显现民族精神和风貌的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各种道理、思想、观念和文化的总体表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就要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涵养社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77-01 引言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由此可见...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