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sansa2025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一、大学生旅游与大众旅游行为的差异

  大学生旅游与大众旅游在行为上存在诸多的差异。其一,在出游欲望强烈程度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年级较轻,经历的事情少,好奇心较大众要强,加之在多年的学习中对各地人文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周围生活环境以外的地方有着非常强烈的探求欲望,另外大学生假期时间多,能自由支配一定的金钱与时间也是大学生比大众出游欲望强烈的因素。其二,在旅游资源偏好上存在差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追求浪漫,且希望通过自身体验证明自己,但其经济基础不独立,在时间和较少旅游资金的情况下更喜欢游览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而大众旅游中的儿童和少年喜欢娱乐性旅游资源,中老年则喜欢文物古迹和宗教信仰类旅游资源。其三,在旅游动机上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非常明显,他们将旅游作为增进友谊和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很多人认为旅游可以增进同学友谊,增长见识。大学生旅游多在省内或附近身份旅游,而大众旅游中的中老年更有条件进行国际旅游。其五,在选择出游方式上存在差异。大学生群体经济能力有限,喜欢结伴出行,多选择火车、汽车?刚出行。大众游众经济能力较强,多以家庭出游或独自出游方式为主。其六,在旅游消费上存在差异。大众旅游者中的中年者都是为了放松自己而出游,旅游消费多以高质量或购物为旅游动机。大学生旅游出游主要考虑性价比和消费水平不高的地方旅游。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旅游市场无法满足大学生出行的愿望,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不够,缺少针对性的产品 。随着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大中城市的大学生正成为细分旅游市场重要分支,但受传统理论认为大学是消费能力低,专门的大学生旅游市场产品开发利润有限,受到较大的限制。其次,相关部门间缺少必要的合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利。旅游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但从大学生旅游主体的角度来看,旅游在为社会创造收益的同时,还能为社会实践提供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各界应重视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保护。学校作为学生群体的最大保护者,在提供学生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知识体系。再次,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令人堪忧。近年来频发的旅游安全事故给大学生旅游行为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大学生自我安全系数要求较高,旅游安全意识增强。但是因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思想单纯,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伤到受骗。很多景区为降低管理成本,在交通和食宿安排上不能符合行业标准,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致使旅游安全隐患较多。最后,旅游产品与服务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大学生要求。以八零九零后为主流的大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旅游产品与服务要求高;而当前旅游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和服务质量较差的现状,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追求和好奇心的满足,旅游市场缺乏特色。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性的做好解决方案。首先,要大力开发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改变限制大学是旅游的多方面因素,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特性,针对大学生特征进行产品开发。大学生旅游热情非常高,受经济因素影响,旅游消费过高的产品市场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从旅游消费角度来看,大学生旅游开发应以经济型为主,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假期花时间安排旅游路线,发展多元文化旅游、各类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大学生旅游的政策支持 ,促进大学是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环境;此外要加大对旅游安全资金的投放管理,降低安全隐患,实现旅游企业发展的标准化。其三,保证大学生旅游质量的提高,维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旅行社要高度视大学生旅游群体,大幅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尽可能大学生出游获取知识和身心放松的要求。另一方面,旅游业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强化食品安全和住宿安全监管,提高大学生旅游的安全系数,保证大学生旅游的高质量和满意度,不断发展和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三、大学生旅游方式的制约因素

  (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旅游方式与其家庭有着密切关系。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对旅游消费行为更容易接受;家庭文化对大学生的旅游偏好也有影响;非农业家庭更赞成大学生子女出游;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对旅游行为和旅游场所选择存在差异。

  (二)性别因素

  由于男女生身心差异,在旅游行为上表现也有所不同。从旅游态度上来说,因女生好奇心更强,出游的欲望更强。从旅游动机来看,男生多为探险与猎奇,女生多为情感交流与从众。从旅游偏好看,男女生都热衷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在旅游时空上,男生对省外旅游欲望较强烈,出游时间多选择在暑假和黄金周。

  (三)学科因素

  不同学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态度是赞同的。艺术类学生出行愿望最强,文科与体育类学生紧跟其后,最后是理工与经管类学生。这与他们的学科背景、性格和阅历是直接相关的,艺术类大学生多处于活泼开放的环境,艺术和体育类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也相对较好,文科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更为钟情。

  大学生旅游方式探讨及其制约因素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