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与模式研究

sansa2025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与模式研究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在社会经济环境对汉语热的推动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的就业选择呈现良好的势头,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在分析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就业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主要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早在1981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就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这个专业注重的就是汉英或者另外一种外语或者少数语言之间的双语教学,培养的基本上都是具有比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对于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以及外交文化都要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从事高层次对外汉语活动的人才。[1]

  一、汉语国际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特点

  1.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从事汉语教学,进行汉语国际推广

  虽然说真正去国外实施汉语教学工作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国内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工作人员并不少。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外国人并不罕见,也有很多有意向留在中国发展的外国人,那么留在国内学习汉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高校现在实行交换生和留学生制度,外国人大量涌入国内,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就有了相当大的需求量。

  2.拥有良好教学能力,考试录用就业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以后都选择去学校任职,学校的工作稳定,而且能够弥补工作中专业丢失的现象。学生毕业后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的中西语言和文化运用到工作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个人兴趣广泛,灵活就业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将汉语传授到他国,还有从事高层次对外汉语活动。他们可以从事对外交流行业,如外事部、商务部等等,也可以在新闻媒体、出版等文化单位工作,这些职业都能够运用到他们课堂所学的知识从事涉外行业的工作。

  4.求知欲浓厚,继续深造

  如果说“汉语热”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发展出来的新热门,那么出国留学也不可谓不是当今国内的热门现象。在国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招聘的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对于本科生而言,出国深造不能不说是一种优良的选择途径。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模式反思

  虽然汉语热袭卷了全球,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势并不容过分乐观,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研究生扩招以来,扩招高峰过后面临的就是就业高峰,大批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涌向社会,增加的毕业生数量远比社会能够提供的职位数量要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无法竞争,在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工作待遇好的单位不仅提高了入职门槛,对性别和第一学历的选择也越来越苛刻。

  2.就业方式的改变

  如今网络发展起来之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再是单一的招聘会,基本上都是以网络招聘为主,而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3.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

  在大学生和研究生实施扩招以后,就业形势也随着毕业热潮而越来越严峻。很多研究生考研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因为想做科学研究,更多的是想要避开就业高峰期将高学历当作找到好工作的跳板。

  4.毕业院校没有组织有效的就业指导

  如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都划到了学生的必修课中,但是针对性并不强。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热门并与国际接轨的课堂,教师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一定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

  三、根据目前通化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学生就业模式大致如下

  1.在学校的时候注意“化用”的应用模式

  学生将教师教授的“化用”为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在学校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学的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有就是将教师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自己迈出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的是控制课堂的能力,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提高,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2.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理论模式

  虽然说就业不一定完全都是按照职业规划的方向发展,但是学生在认真规划自己职业的时候,会认真思考自己每做一件事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者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他的规划就会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不会造成现在大多数学生多面对的情况:迷惘、失望。所以说学生还在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一定不能马虎。

  3.改变“高学历高就业”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复合模式

  许多毕业生都认为自己的学历比一般的大专生要高,所以起点自然也应该高,福利待遇也应该高。但是如今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挑来挑去的最后结果可能就是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合适的工作。在就业的过程中,要摒弃“高学历高就业”的观念,踏踏实实工作,认清自己的现状以期待更好的发展机遇。[2]

  4.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的国际模式

  目前通化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来说,出国任教的机会一般都是来自于学生自愿或者学校之间相互合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与模式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