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就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不是通过经验所得的,而是包含了抽象的思维能力。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贯穿始终。而我国虽然在新课改中注入了思辨能力的思想,但是目前学生的思辨能力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很多学生的思维缺乏辩证性,逻辑混乱,观念片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初中生思辨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和课本都具有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语文课就更容易受到这种历史文化的影响。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的管理和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灌输式的模式下,思维会受到禁锢,想象空间缩小,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考核方式也是限制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许多作文题目都围绕着励志、感恩等话题展开,很少有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话题。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也有所谓的固定格式和标准答案。学生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回答,得分就不会高。这样的固定答案十分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可能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老师的水平不高也会导致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受限。教师如果要具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资格,就必须博览群书,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好教育培养的工作。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禁锢思想

  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通常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学生也习惯了只接受不质疑、不思考的学习模式,老师应当勇于创新,打破这种陈旧的禁锢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教授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对于“莲,花之君子者也”的说法,就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除了莲花,桂花也是君子之一,因为桂花没有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是在秋天默默开放,为自然奉献出自身的香气,虽然它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它有舍己为人、高风亮节的气质。对于这番言论,不管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而且可以引入更深的内容,将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为补充,完善学生的言辞,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学生持怎样的态度,支持还是反对,教师可抽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必得出统一结论,只要能够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就好。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

  2.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一个学识渊博、知识储备量大的老师更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所以,要想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初中语文老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博学的教师的课堂往往更加开放,学生的讨论十分活跃,而不注意知识更新的老师则更喜欢灌输式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为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丰富知识储备,促进观念更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讲授余秋雨的《道士塔》时,可将文字所涉及的历史渊源讲述给学生听,鼓励学生保护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3.组织相关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或课堂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就该话题开展辩论赛,全员参与,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陶渊明的思想今天还可取吗?”“随机应变好还是坚定执著好?”等,这些话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作文也是锻炼思辨能力的好方式。教师除了布置常规的题目外,还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曹操,我想对你说》等,这些新颖的话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了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

  4.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样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只是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可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摒弃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容侵犯的思想,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学生成为平等的朋友。

  语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都是相当有帮助的。而思辨能力会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人更容易的学习和工作,在学生时代,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最突出的长处就是可以帮扶学生细致的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高的统一要求,也能起到十分主动的促进作用。早年的数学被分为几何和代数两门课程...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数学是生活中的科学,是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而生活也是蕴含无限数学问题的载体。怎样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一、引 言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处于不断拓展之中。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这对高职高专主干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利用“学习型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学习型智慧校园”的内容和研究背景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学习型智慧校园”项目(为方便且直观,本文以下简称为“智慧校园”,两者内涵、外延一致)是在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和香洲区教育科学培训中心指导和组织下,基于“互联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传统的教学思想僵化呆板,在新课改形势下被摈弃。尤其是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压力,仅靠机械的死记硬背,则难以满足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考察的相关要求。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并且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心理预期和实际收获对比调查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1]。大学生在校园期间增强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本...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