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课堂评价: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

sansa2025

  课堂评价: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倡,教师的课堂评价也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的教师口头表扬到奖星星、奖小红花等,各种评价方式精彩纷呈,散发出了人文关怀的气息。然而由于对评价体系的片面理解,许多教师走入了评价的误区,出现了评价语言单调缺乏引导性、过分注重形式、一味表扬忽视错误等问题,导致数学课堂的评价无法发挥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效。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和发展。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尝试探索以“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为主题的数学课堂评价,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努力让课堂评价能正真得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关注生本评价――促进数学思维火花的迸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师生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通过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提问,引导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说话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要发挥导评的作用,教给学生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例如“你觉得自己的方法好在哪里”、“大家认为这个办法怎么样”、“谁来评评这位同学的回答”、“谈谈你今天印象最深的发言”、“说说今天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这些引导性的语言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而来自于同伴的丰富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指出了错误、改进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数学语言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领下和伙伴的合作中碰撞出火花。

  二、关注过程评价――展开数学思维探究的翅膀

  注重过程评价,不但能够收集到学生个人在思维过程中的信息,还能使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判断和思考,给以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探究、尝试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只从答案本身去评价,那么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只有关注思维的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比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可以适当地评价:“哇!你说得真好!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解这种算法的?”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能很好地关注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多元评价――完善数学思维锤炼的过程

  对学生的评价应依据人的本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情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乐趣,更好地培养思维的能力。多元的评价方式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利用传统的语言评价和奖小红花能实物评价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评表让学生进行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学生通过这两张表对每节课的课堂学习的知识情感和思维水平进行及时的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及时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不但培养了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锤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延时评价――释放数学思维探索的空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或空间不足,就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也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低效的。及时评价能快速有效的给予学生肯定,具有优越性,适合评价特别好的学生,但对于理解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应采用延时评价。特别是在课堂中,当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或正在讨论交流,教师要学会延缓等待,不要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或者对学生卖个关子――“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是对是错,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更加的解决方法,不妨让我们一起加以讨论等等”。这样可以巧妙释放学生数学思维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亮出自我。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思维,更要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才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课堂评价: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探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新目标,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新方针,规定了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法治中国,是新时期及发治国家、法治政府、...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关于“90后”大学生体育教学最优化的探讨

    摘要:随着“90后”学子迈进大学校门,“90后”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高校教育者面前。本研究以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如何应对2010年刚入校的“90后”的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体育教学教学最优化1.前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及对策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20 1引言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快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大学生数量正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虽然高等教育有着巨大潜...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知识管理视野下医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探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何建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共同话题。对于任何组织或是个人,能否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决定着竞争环境中是否占有优势的关键。[1]“医学专业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技能,如何进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宿舍为载体的大学生自律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自律教育,是指教育者用政治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形成思想行为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76-01 1 培?B学生作文个性的教学现状 1.1 阅读教学中忽视了作文的学法指导...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