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分析

sansa2025

  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健康教育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并对大学校园实施青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我校529名在校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后大学生生殖避孕、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性病等基本知识的正答率及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与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明显,P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大学校园内实施青春健康教育科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开展。

  6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5-02

  在我国艾滋病(HIV)呈现多层面、多渠道、快速度的中度流行趋势,其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并由高危人群扩散与普通人群,局面十分严峻。面临艾滋病性病疫情的严峻局面,研制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模式是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当今,以预防艾滋病为目的宣传教育模式多种多样,但在大学校园实施青春健康教育的模式国内外都很少见。本文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我校529名在校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校自愿参与青春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的4个年级段的在校大学生529名,分别于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发放调查问卷。529名大学生中男311名,女218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1岁。

  1.2方法在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分别对529名大学生发放问卷(采用本市青春健康教育项目设计组所设计的问卷),以只标明性别、年龄,不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问卷内容主要为:与生殖避孕相关的一些知识、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性病的预防知识和来源、有关性行为的一些态度等。

  1.3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2.1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传播艾滋病的三大途径、日常一般性接触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播、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使艾滋病传播几率降低等知识的正答率与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明显,P

  2.2施青春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性观念的比较见表1。

  2.3施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态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大学生实施青春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预防艾滋病性及生殖避孕的基本知识水平,对大学生预防在艾滋病性病正确行为及态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青春健康教育的课程大多采用易于学生可广为接受的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可信性强、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但仍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如定期举办有关健康教育的展览,同伴式教育,专题讲座,成立健康教育网站和咨询中心等,内容包括对性的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普及艾滋病性病知识、生殖健康、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健康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可应对行为因素所导致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策略而言,于有效疫苗问世之前,进行持续的青春健康教育可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及蔓延,所以,对在校大学生实施青春健康教育需遵循持久、广泛、深入的原则。

  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