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及特征分析

sansa2025

  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及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13 -03

  大学生政治认知,是指他们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于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今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因此,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期大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研究其政治认知现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其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别的八所高校为研究现场,以所在高校某学院为单位,共抽取2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451份,有效应答率为94.27%。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在调查员统一指导下,在教室集中、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获取信息渠道等。

  (三)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通过预调查对问卷内容进行修订,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调查内容和注意事项。现场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并在教室集中独立填写,调查员现场指导并当场收回问卷。

  (四)统计分析

  运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频数分布、x2检验等。

  二、结果

  (一)大学生政治认知总体情况

  从基本政治认知来看,当前大学生对我国国体、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认知的应答准确率分别为65.2%,88.6%和83.2%;从基本政治态度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赞同率分别为83.6%,83.8%和82.6%。(见表1-2)

  (二)不同类别大学生政治认知特征

  1.不同类别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准确率比较

  在国体的认知上,毕业班学生应答准确率最高,二年级最低,分别为69.8%和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5,p0.05)。

  在经济制度的认知上,男生和女生的应答准确率分别为79.5%和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56,p0.05)。(见表3)

  2.不同类别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差异比较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态度上,85.7%的女生表示赞同,高于男生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4,p农村和城镇的学生赞同率分别为84.8%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4,p0.05)。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态度上,男生和女生的赞同率分别为81.7%和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9,p0.05)。

  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态度上,不同类别大学生的认知?B度差异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态度相同。(见表4)

  三、讨论

  (一)大学生基本政治知识认知全面,但认知水平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65.2%的大学生对国体的认知准确,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认知准确率分别为88.6%和83.%,高于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其中毕业班的准确率最高,可能源于毕业班接受教育时间较长且临近考研,更加注重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国体和经济制度认知方面,呈现出城镇学生高于农村的现象,可能与城镇大学生接受信息更为广泛有关;党员和学生干部,可能由于对他们本身素质要求较高,且日常教育和培训机会较多,因此准确率也高于其他同学;而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则可能与其自身知识结构有关。

  (二)大学生政治态度积极乐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之间尚存差异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赞同率均在80%以上,呈现较高的认同度,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政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具体来看,女生认同度高于男生,可能与其自身知识储备有关;学生党员和干部的认同度高于其他同学,与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差异类似,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其自身素质、工作需要和教育培养经历有关;而不同年级、生源地和学科的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无显著性差异。

  总体来看,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学科类别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有较大影响,表明对学生骨干的系统化、常态化教育对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态度有促进作用,同时,高校也需要结合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的特点和分布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一是强化教育成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着力提高课程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二是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差异,在做好系统教育、关注重点学生的同时,不放松对普通同学的要求,重视对中间群体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培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总体政治认知水平和认知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及特征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试论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课程中都包括心理健康的教育。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给大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关联,满足不了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36-01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引言:在古诗生动感人的语言里无不蕴藏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境,那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山河壮丽美;那种含蓄深沉、含而不露的含蓄美;那种委婉低吟、悲愤疾世的婉约美;那种整齐压韵、朗朗上口的韵律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61-01 一、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消除疲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领域中的数学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因素,在教学中教师...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国内外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63-02 高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增加求知的渴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励学生进步,逐渐形成了激励机制。激励在管理学中这样定义,是指激励者针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并对大学校园实施青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我校529名在校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前与青春健康教育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青春...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