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析

sansa202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析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体,提升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那么,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突出;主体意识增强;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功利性明显的特点”,如何来强化和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呢?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政治认知、政治情感等实际,笔者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三种途径。

  一、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实现教育与塑造合璧

  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与塑造合璧,是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和强化的重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首先,建立健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教育领导者的行动导向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保障,加强党组织和相关工作者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增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大力调动和汇集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各单位、各部门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信息畅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网,以达到最佳效果,是这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其次,加快畅通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顺利运行、有效运行是实现教育与塑造合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育主客体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以达到目标的最优化。再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诸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增加相关工作投入,改善工作队伍素质等,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达到其应达到的实效性。最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道关口。评估机制一定要克服“只重过程、不重实效”、“只重眼前,不重长远”的错误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评价。

  二、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理论灌输

  事物的演变和发展都存在其各自的规律,提升、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主流教育理论的传播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大学生对主流教育理论的接受规律。因此,在尊重主流教育理论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论灌输工作。

  第一,坚持直接的正面理论灌输,但不能强硬灌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不是意味着将他们置于被动地位,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平等观念和民主权利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式的“渗透型”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引导灌输中获取正确的理论知识。第二,优化教育理论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更加通俗易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看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其的接受和理解,应积极优化教育理论内容,使其容易为大学生接受、掌握和践行,从而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灌输的实效性。第三,特别重要的是,理论灌输必须与生活实践相印证,才能具有真正的说服力量。因此,在这种理论灌输中必须充分注重用事实说话,注意把那些生动的典型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放到理论教材中去。同时,这些事例应该尽可能是新近的,鲜活的,正在发生的,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变为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现实。

  三、创新载体,促使教育方法多样化

  一般来讲,在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信息的形式,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之前,我们一直采用和借助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类教材、课堂宣讲等,而在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其心理状况、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及欣赏水平都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因此,必须创新教育载体,促使教育方法向多样化发展。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搭建新的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些平台上,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贯穿于理论网站的每个版块,向大学生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营造宣传主流文化的环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和具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为网站宣传的重点,增强榜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把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相结合。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实现大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政治情感释放的平台,对于大学生有着极其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因此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落实到社团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使其更加多样化与趣味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勾绘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共同理想,凝聚了共识,也凝聚了人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引领者。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成为引领思潮的弄潮儿,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