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质量汇报材料
一、施工安全交底与安全教育

二、安全检查证取证人员基本情况
三、项目部群安员安全培训
四、宣传栏刊物
五、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条纹说明
六、创优规划
七、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八、渭河特大桥救援基地连续梁一零四线防
护棚架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九、一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十、支架搭设安全保证措施
十一、西兰路临近回流线安全专项防护方案
十二、高空作业保证措施
十三、西兰路立交防护通道施工方案
十四、安全质量整改通知书
十五、先进登记表
十六、各月份工作汇报
十七、各月份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卡控措施、负责人
十八、咸阳渭河大桥咸阳项目部责任分包表
我项目部自2010年4月份开始上场以来,安全质量工作经过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体职工的配合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果。现将目前安全质量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安质人员基本情况
自开工以来,我部按照公司《架子队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施工需要,组建了四个架子队,按照“1152”基本要求配齐了各类管理人员,其中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而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检查目标及考评标准。每个作业面配置了1名质检工程师和2名专职安全员,建立了工程安全质量逐级负责制,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体系制度。目前我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共15名,其中架子队安全员13人,安质部共3人,包括安全总监,安质部长。
(二)安全质量教育情况
针对我部工程特点,根据分部标准化管理制度,安质部每月定期对施工队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其中有专项安全质量教育和隧道作业基本常识普及教育。其中,针对4#、5#斜井属长大下坡隧道,斜井行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安质部对各队机械队司机进行了机械车辆行车安全教育;针对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进行了冬季施工用电、防火安全教育;在年前对四个架子队进行了节前安全教育,年后进行了节后施工动员和安全注意事项培训教育,在今年4月份对4个架子队利用下班时间进行了隧道施工作业安全培训,受教育人次达409人次。通过以上安
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使一线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强安了全生产中的自控能力和拒绝作业中盲目和习惯性的违章违纪,提高自己在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和事故状态下的应变处理能力等,规避风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巡查及领导干部安全带班制度情况 首先,根据中南公司要求,我部各隧道口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能时时监控各掌子面作业情况和进洞人员信息。其次,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检查活动,项目部于每月底组织对管段所有工点进行了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检查评比,根据每月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奖优罚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安质部深入一线施工现场,定期、不定期对各工点进行安全巡查,针对隧道台架等高处作业、施工用电、隧道开挖初支等处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本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21份,制定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日期以及验收人员等,各施工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均及时进行了整改,整改率达到100%,及时有效地处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最后,项目部制定并落实了《干部安全带班制度》和《领导包保制度》,项目部室以上领导和责任部门分工点实行包保,重点解决现场影响进度、安全、质量等的问题和矛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沟通和协调,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安全生产。
(四)质量管理方面
我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及总工程师为副组长,质检工程师、各业务部室主管、技术主管为组员的质量领导小组,编制下发了《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安全、质量环水保过程检查考核管理办法》、《南吕梁山隧道创优规划及措施》等管理制度,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项目部安质部和工程部配合一起,积极开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对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如隧道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二衬防水板铺设搭接等工程加强抽查检验,及时改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五)持证上岗情况
我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三类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多次培训考核。自开工以来,我部共组织71人参见了三类人员培训考试,均取得上岗证件合格证,其中2012年我部组织7人参加了临汾市公安局组织的涉爆人员培训,全部考试取得爆破作业合格证。
(六)奖罚及通报
2012年,我部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活动组织,针对我部实际,及时下发各项文件和通报,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上级文件精神进行了整改通报和任务安排,对施工检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经整改通知现场仍未进行整改进行了罚款,截止目前,我部共下发罚款通知单11份,罚款通报1份,对下罚款共计37500元整。
(七)下步工作重点
二O一二年,是我部完成施工任务的决战之年。为进一步加强项目
管理,确保各工点安全、质量等各项指标受控,更好地促进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我部门要继续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控制好各掌子面安全步距达标,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工作。同时继续加大对现场的质量安全巡查,及时隐患及时整改治理,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建立成品,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积极协调配合现场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施工,服务现场。
五分部安质部
与会教师和教研员们首先对这次论坛的主办、承办、协办的相关单位均表达了诚恳的谢意!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让参与者有机会聆听教育部、学会领导以及专家的指示和观点;有机会了解、学习北京市、东城区各学校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展示和体育课程改革的优秀经验;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专家、教师交流。分论坛紧紧围绕体育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大家发言积极, 观点碰撞激烈, 学术气氛浓厚。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交流, 必将对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也将对参与的教师今后的成长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形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一: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既是亮点之一又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表现为一线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有的甚至很混乱, 因此给体育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多问题, 使得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也就随之比较混乱、不统一了。研究制定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评“教”和评“学”服务的, 通过评“教”和评“学”最终是为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的不断改进才能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共识二: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的依据必须科学和规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是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文本, 是体育教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是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依据, 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达成度的依据。因此,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体育教材是研究制定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共识三: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应该具有不同层面不同要求
国家课程是实行三级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也应该与之相适应, 在三级管理层面上根据实际实施不同的标准。在国家层面, 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时不能定在项目上, 应该围绕掌握运动基本能力要求设计标准;省、市地方层面, 需要做好将国家标准“落地”工作, 圈定相应的、细化的教学内容, 使得标准更具有操作性;学校层面, 需要进一步细化, 做到更具体, 标准应该指向运动项目的某个技术动作。
共识四: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必须明确几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硬件设施上,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上管理者教育观念的差异, 使得学校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建设上存在很大差异;其次是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自高校扩招和课程设置改变以来, 进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运动专项水平和体育教学基本技能上普遍偏弱;再次是学生运动观念上, 我们的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自觉性是不高的, 加上学校给予学生锻炼的时间又不足, 从而约束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因此, 只有充分认清这些前提条件,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 在研究制定体育教学质量标准时较好地把握这些前提条件, 才能通过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 逐步引导各地改善场地设施,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改变学生观念,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1.加快研究出能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直接帮助的行为标准
教学某项运动技术或某个技术动作, 教师教的如何与学生学的如何, 采用什么样的学生行为来判断教学的效果, 这是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而当前实际教学中缺的就是这样的行为标准, 有待专家、教师一起共同努力加快研究步伐。
2.大力加强学力的研究
巧克力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对包装的要求
巧克力质量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起霜、变质和生虫。起霜是指在加工、贮藏和销售期间,巧克力表面布满凸凹不平的白色斑点,甚至全部变为灰白色,同时巧克力内部逐渐呈砂砾状,失去坚脆、爽滑的口感。根据前人的研究,巧克力的白霜分为糖霜和脂霜。当巧克力周围湿度过大时,水蒸气便会促使巧克力表面砂糖晶体溶化,当湿度降低后,砂糖再度结晶,从而在巧克力表面形成糖霜。相比糖霜,脂霜的发生率更高,对巧克力品质的影响程度更大。微观下,巧克力内部遍布由脂肪分子组成的结晶网络,部分液态脂肪分子和可可粉、糖粉等原料均匀分布在结晶网络中。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高熔点的液态脂肪分子逐渐向巧克力表面迁移,伸出表面形成脂霜。
果仁巧克力是巧克力的重要类型之一,是将榛子、杏仁、花生、核桃等富含蛋白质的坚果融入巧克力中或均匀包覆于巧克力表面,给巧克力原本醇滑的风味中增添了坚脆的口感,备受人们喜爱。但也正因坚果富含油脂,这类油脂易受光照、温度、氧气和水蒸气等因素影响,发生水解酸败和氧化酸败变质,从而散发不良的哈喇味,损害巧克力的风味。
相比以上两种问题,虫害的影响更为直观。虫害一方面来源于巧克力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虫卵污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包装密封不严,或存在微小的缝隙损伤,虫子就会趁虚而入,在巧克力上生长繁殖。
无论是巧克力的起霜、变质还是生虫,引发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原材料组成、加工过程、贮藏条件和包装方式等。对于生产期间和销售贮藏期间的巧克力,我们可以通过改良原材料配比、控制添加剂、优化调温工艺和冷却工艺,以及调节贮藏温度来实现巧克力的品质控制。然而,一旦产品售出,贮藏条件不再可控,此时包装的作用将被凸显。
根据上述分析,巧克力包装要想实现对内容物的品质保障,至少应具有如下特性:
(1)包装应具有优异的水蒸气阻隔性能,防止外界水蒸气侵入包装内部,使巧克力受潮变质和起霜。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湿度高,对包装的阻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由于高温和强烈的温度波动都会促进巧克力脂霜的形成,因此包装的隔热性不可忽视。
(3)针对果仁巧克力,包装除了要具备阻湿性,还应表现出良好的阻氧效果。通过减少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降低仓储期间巧克力包装内的氧含量,从而控制内容物的氧化变质。
(4)在包装工艺方面,需采用低温封合的方式,同时保证包装整体的密封性,杜绝外界虫害的侵入。
巧克力包装的现状
无论何时何代,巧克力包装都在围绕上述需求进行着包装材料的演变。最早的巧克力包装为锡箔纸双层包装,锡的导热系数为67W/mK,具有优异的隔热性,由锡箔纸制得的包装材料能有效阻隔水蒸气和氧气的渗入。但由于全球锡的储量有限,锡箔的成本逐年上升,锡箔材料逐渐被其他材料(如铝箔)所代替。
铝箔是一种柔软的金属材料,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高阻隔性,能有效阻隔氧气等非极性气体的透过,且具有良好的阻湿防潮性。但铝箔的机械强度较差,难以单独用来包装产品,且导热系数较高,为203W/mK,单纯使用铝箔包装容易造成巧克力融化。因此,多采用铝塑复合包装、镀铝膜复合包装以及镀铝纸包装方式,在保持铝箔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弥补其在强度和隔热性方面的不足。但必须注意的是,铝箔在折叠或揉搓时易产生裂缝,造成阻隔性严重下降,这种现象一旦在巧克力贮藏或销售过程中出现便无法补救。
巧克力包装对于材料高阻隔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实际生产中要过度追求高阻隔性材料,否则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和环境的压力。建议广大生产企业应根据巧克力的原料特性和保质需求,基于材料的性能参数,科学地选择高阻隔性材料。另外,合理地优化复合膜结构与厚度,如采用阻隔性较好的普通薄膜与铝箔复合,同时适当减少铝箔层的厚度,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阻隔性。
常见巧克力包装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笔者随机选取了3种类型的巧克力包装材料,分别为PET/AL/CPP铝塑复合膜、OPP/VMPET/PE镀铝复合膜和真空镀铝纸,对其进行了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和密封性的测试,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
1.测试仪器与方法
(1)氧气透过率测试
根据GB/T 19789-2005《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中库仑计检测法,将试样置入OX2/230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内,试样将测试腔分为两部分,一侧通入氧气,另一侧通入氮气,一起进入库伦传感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电压,根据电压计算出透过的氧气量。
(2)水蒸气透过率测试
根据GB/T 21529-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电解传感器法 》,将试样置入W3/330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系统的测试腔中,具有稳定相对湿度的氮气在试样的一侧流动,干燥氮气在试样的另一侧流动;由于湿度梯度的存在,水蒸气会从高湿侧穿过试样扩散到低湿侧;在低湿侧,透过的水蒸气被流动的干燥氮气携带至传感器,进入传感器时会产生同比例的电信号,通过对传感器电信号的分析计算,得出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参数。
(3)密封性测试
根据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采用真空负压法原理,利用MFY-01密封试验仪分别测试3种包装材料对应包装成品的密封性。
nlc202309011459
2.测试结果与分析
按上述测试方法,以上3种试样的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和密封性测试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因试样3镀铝纸多用于包裹巧克力,而非制袋,因此未做密封性检测。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试样1~3的氧气透过率相差很大,呈阶梯状升高,试样3的氧气透过率是试样1的300多倍。而在水蒸气透过率方面,试样1与试样2相差无几,试样3表现最差,较其他样品升高了20余倍。在密封性测试中,试样1的密封性良好,在最大负压90kPa时也未发生漏气,而试样2在较低的负压39.3kPa下即发生泄漏。
之所以出现上述性能差异,与试样的材料构成不无关系。试样1是将一层7~12μm左右的铝箔与多层塑料薄膜复合而成,铝箔的高阻隔性在塑料薄膜的保护下得以正常发挥。试样2是在高真空状态下,将铝蒸气沉淀堆积到薄膜表层的一种材料,镀铝层的厚度一般为40~70nm,仅为铝塑复合膜中铝层厚度的0.57%,因此阻隔性随着厚度的降低也有所下降。试样3的镀铝基材为纸张,与塑料薄膜相比,无论强度还是阻隔性皆存在差距。
由于铝箔生产过程中种种因素的影响,厚度小于20μm的铝箔,尤其是用于食品包装的铝箔,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针孔缺陷。经外力揉搓后,铝箔的针孔逐渐扩大,甚至出现断裂,形成肉眼可见的针孔或折痕。在本次密封性检测的两种试样中,试样2在袋体折痕处漏气,说明该材料的镀铝层可能出现了严重的贯穿性针孔,在负压作用下,发生破裂泄漏。研究表明,适当增加铝箔/镀铝层的厚度能有效减少针孔数,故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铝箔层或镀铝层的厚度,以提高其阻隔性和耐揉搓性。
根据测试数据,3种材料具有不同的阻隔特性,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产品。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可采用试样1包装保质需求长且品质较高的巧克力。而试样2和试样3材料成本较低,阻隔性亦可,是中小企业或贮藏需求不那么严格的普通巧克力的理想选择。无论哪种包装材料,在贮藏和销售中都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挤压和揉搓,以免对铝箔层或镀铝层造成损伤。当然,阻隔性只是选择包装材料的参考标准之一,巧克力生产企业还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通过对巧克力易产生诸多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巧克力包装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隔热性以及密封性。因此,建议巧克力生产企业利用检测技术对包装的物理性能先进行量化比较,再来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包装材料,以免因包装问题而导致更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
为深刻吸取“8.1”较大安全事故教训,全路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这一举措如振聋发聩的警钟鸣响在我们的耳畔。通过“8.1”事故的教训,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深深的感到自身工作现状与领导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基础、管理、控制等方面还没完全跟上铁路发展的节拍,在思想上、作风上及工作态度上距新形势、新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下面就结合“8.1”事故教训,本着“深反细思,真查实改”的原则,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认真做以反思。
一、“8.1”较大事故给自己的警示
这起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失控、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严重的教训警示我们安全第一思想移位,必然使安全意识弱化,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必须使事故有机可乘,安全逐级负责制“断层”,必然使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言而喻,如果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底,达不到上下一致的声音,安全生产就不可能有保证。
二、对照“8.1”事故,反思自身的思想认识
“8.1”较大事故的发生决非偶然,事故是责任心不强引发的,是思想观念不强导致的,通过反思使自己认识到随着新体制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安全思想认识需不断提升,老的观念、老的安全思想认识已经不适应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要求,从我自身来讲,在思想观念上还有一定偏差。一是满足现状,对
他人的教训吸取不深,在长期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思想上产生了麻痹,没有把安全第一思想时时根植心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还存留在自己的脑海中,拿“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没事当有事”的思想观念还没真正树立;二是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的思想还没杜绝,在从严解决和处理“两违”问题上力度不大,通过这次大反思,一定迅速转变思想观念,清除自身的麻痹大意思想,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各项工作抓好。
三、结合“8.1”事故,反思管理上的漏洞
1.安全管理稳中有险。我们在抓安全管理上标准还不高,措施还不实,手段还不硬,作风还不强,每一个问题一旦巧合都可能给安全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我认为,事故是责任心不强引发的,是检查不细促成的,是工作不积极造成的,究其根源就是管理失误造成的,“8.1”事故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安全必须落实到执行上,认识再高、预想再细,不落实到行动上也等于纸上谈兵,如果我们再不从严管理,加大对两违和作业纪律的整顿,那么“8.1”事故难免会重复发生。
2.劳动安全抓的不实。可以说,一年来梁场的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到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制定了许多有关劳动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梁场也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大对劳动安全的教育、管理和控制。但是,在落实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如施工过程中电气焊作业不戴护目镜、炎热的天气工人有的不戴安全帽等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问题都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为什么屡禁不止、连续发生,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缺乏责任心,拿事不当事,主管看惯了、工人干惯了,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个恶瘤还在滋长;二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鞭子不打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没有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对待,更没有意识到自身违章所造成的危害;三是缺乏督促、教育和提醒的工作方法。通过这次反思,从我本身来讲,一定转变工作作风,承担起第一管理者的责任,严肃整顿劳动纪律,深化劳动安全检查活动,狠抓安全措施和卡控措施不力的落实,确保人身安全。
四、结合“8.1”事故,确定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8.1”事故教训,围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为进一步巩固车间现实安全稳定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扎实的作风抓好安全管理深入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推进有序”,把实现安全管理深入活动目标当做我们创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实现安全年。
2.以严肃的态度抓好安全专项整活动。结合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针对现实安全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定期、定人、定责、定质量的去整治,保证所整治的问题及时解决销号,施工现场每月将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与安全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追责、同考核,以此来保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有效推进。
3.以硬性的态度抓好生产安全工作。狠抓规章制度和卡控措施的落实,抓人身安全工作“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同时强化管理包保,重点对电气焊操作,安全防护、蹬高作业等方面重点控制,巩固人身安全稳定局面。
4.以坚定的信念抓好八项安全攻关活动。推动标准化作业有效落实,我们将把八项安全攻关活动贯穿到全年工作中来,突出季节、抓住重点全面攻关,把安全攻关活动与标准化作业的落实、“六字”措施的落实。
通过这次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胆量去面对问题,更有决心去解决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居安思危、隐中识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安全,为今后安全生产做出不懈努力。
×××工程管理部汇报人:×××
中铁24局吉莲高速公路A5合同段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为全面落实吉莲高速项目办2011年工作目标任务,我标段全体参建人员在项目部制定的“抓进度、保质量,有序开展、重点突击,文明施工、安全作业”方针指导下卯足干劲掀起了一次大干高潮,现将进场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不正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工程概况:
吉莲高速A5合同段地跨吉安县与永新县,标段全长为6.375公里。起点位于吉安县天河镇窑棚村(K36+745)。终点位于永新县高桥楼镇龙江村(K43+120)。
本标段主要工程有大桥 4 座全长,其中上鹿禾水河大桥主跨100 m;通涵 9 座,其中圆管涵一道,盖板涵3道,拱涵4道,暗桥1道;路基挖方133.05 万m3;填方126.万m3。
主要控制工程有:高坪禾水河大桥、上鹿禾水河大桥及高填深挖的路基土石方工点。施工难点是上鹿禾水河大桥,该桥上跨禾水河电站蓄水区,墩位处常水位水深达18米,深水桩基施工需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水上钻机平台辅助作业,主墩施工受河流汛期水位干扰大。上部结构主跨为57m+100m+57m连续刚构,采用挂篮悬灌施工。该桥是本线贯通的控制性工程。
二、人员机械到场情况;
为了更好、更快、更优地完成建设任务,我项目部拟投入的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共
人已全部到位,机械操作人员共
160人,其他施工人员已进场400余人,人员仍在陆续进场。
机械进场情况如下:
各种挖掘机
15台,装载机3 台,运输车辆 30 台,平地机 2 台,各种压路机 7 台(其中YZ32重型压路机2台,羊足碾1台),推土机
4台,拌合设备 2 套,混凝土运输罐车 5 台,钻机
20台,发电机
5台,大型龙门吊 4 台。
三、工程进度情况:
截止本月20日实际完成填挖方数量 126 万m3,完成工程量占挖方总工程的 50.4 %.涵洞通道9道已全部完成。
挡墙浇筑完成205m。
桥梁桩基完成 101根,占总数的62%,地系梁完成 7 个,墩柱完成 18根,盖梁完成 1个。
梁场建设业已完成,形成生产规模,现已完成40米t梁 15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片,工艺先进,质量优良,多次受到项目办的表扬,相邻项目办及其他兄弟标段多次组织到我主梁场参观。
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我们深刻明白“没有进度的质量是零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零进度”。首先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我项目部根据成立的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予以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2、严格落实测量“双检制”、复核签认制,钻孔前未经检查、复测不得进行施工;
3、严格执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钻孔桩施工时,技术人员必须全过程旁站,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并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和各种检查资料;
4、钻孔桩钢筋笼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加工,钢筋笼接长后经现场技术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报检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下孔;
5、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现场要轮流值班,出现问题不能解决时要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现场值班人员要随时测量浇注混凝土的面至孔口的高度,以便掌握导管的埋置深度。现场试验人员要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灌注的顺利进行
五、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施工我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以现场安全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成立了安全生产专门机构,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场以来项目部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安全奖罚制度,同时在现场设立了警示标牌、安全标语的标示标志。
入场以来项目部对各施工队开展了进场教育,对新工人进行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岗前安全教育,教育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做到实事求是。另外项目部要求安全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班前教育。严格按照班前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基础施工、主体施工),结合当日施工内容、天气等情况进行。由当日安全值班人员根据轮流值班制度监督各班组长落实,并认真填写班组活动记录,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
再次,根据季节的变化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换季教育。主要针对雨天、暑期施工的特点进行,并将教育内容记录在教育登记卡上。此外,项目部根据目前情况制订了以下措施以保证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
1、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交底;
2、认真坚持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专安全人员的作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危及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项,要立即处理,作出记录,限期改正,落实到人;
3、施工中临时结构必须向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大型临时结构进行安全设计和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4、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要有可靠的防漏电措施,低压电气设备加装触电保安器,非专职电气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气设备;
5、大风期间做好施工机具、施工用电、水等管线的加固工作,对未完工程的要及时进行覆盖保护,避免或降低机具及工程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受损程度。
最后项目部要求专职安全员进行不定期巡查,建立检查台帐,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始终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将一直严格按照建管处安全指导方针和总监办要求加大对下阶段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六、标准化工地建设及文明施工情况:
1、标准化工地建设情况:
自进场以来,我项目部驻地建设严格按照业主标准化工地建设的相关规定进行,项目部占地面积3000m2,住宿办公建筑面积达1600m2,各种管理制度、图表,岗位职责、宣传标语均已上墙;目前项目部日常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全体工作人员已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2、文明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省质检站、项目办要求和我公司有关文明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项目部文明施工管理条例和计划,全体进场员工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做到文明施工。
*施工人员一律佩证上岗,戴安全帽,讲文明用语、不得讲脏话。
*构造物施工地点均设置标示牌,标示概况、质量要求、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施工地点桩号等有关内容。
*尊重民风民俗,加强与地方村民沟通,和村民和谐相处。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吉莲高速公路A5标项目经理部
*原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必须硬化,夜间设警示灯,排水系统良好。
集团安质部:
齐齐哈尔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自接到路外办关于开展安全质量专项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和集团的通知要求后,立即成立了安全质量大检查的组织机构,由公司经理王发任组长,主管安全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室主任为组员的安全质量检查组,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了学习,使大家明确了安全质量大检查目的意义,安全质量大检查阶段划分,检查内容,检查重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综合部将文件及时下发到各个项目部,使项目部按照路外办文件要求,针对项目部现在从事的工作项目,对照安全质量专项大检查情况表,从安全管理,营业线施工、重要项目作业、文明施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现汇报如下:
江北联络线线K1+022m三号铁路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路外办已检查)
1、工地缺少部分的日常安全材料;
2、缺少防火防汛的应急预案;
3、施工现场缺少警示标识;
4、特种作业人员要求要持证上岗;
5、现场料具摆放杂乱。
6、施工中的浆砌片石存在通缝、外观平整度差等问题。整改情况:
1、对工地缺少的日常安全材料,项目部已按照要求补齐,负责人李英斌,整改时间:9月10日。
2、防火防汛的应急预案已制定,负责人李英斌,整改时间:8月26日。
3、施工现场缺少的警示标识已安排材料购入,并按照要求认真粘贴,负责人康荣生,整改时间:8月25日。
4、特种作业人员已按照要求进行了重新审核,无证者严禁作业,负责人李英斌,整改时间:8月26日。
5、针对现场料具混乱的问题,安排副经理富永涛指派专人进行了清理,达到物放有序,富永涛,整改时间:8月28日前。
6、针对施工中的浆砌片石存在通缝、外观平整度差等问题,项目部对存在问题的浆砌片石进行了拆除,并外雇有经验的石匠进行重新砌筑,达到规范要求,由富永涛负责,整改时间:9月10日。
讷河公铁立交桥工程检查问题:
1、安全管理方面,没有按照规定召开安全例会,并填写会议记录;
2、高处作业人员有未戴安全帽现象;
3、用电设备未设置警示标识; 整改措施:
1、针对施工现场工作实际,对现正从事的作业,召开安全分析会,预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由许兴龙负责,整改时间:9月10日。
2、高处作业不戴安全帽人员令其立即改正,确保安全,许兴龙负责。
3、用电标识由电工负责马上粘贴在电闸箱及醒目的位置上,于忠斌负责,整改时间:8月31日
密山市光复街立交桥及道路工程检查的问题(庞总已检查):
1、安全考核制度落实不好,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严,3、施工机具没有做到一人一机,4、脚手架体外侧未使用安全网,5、存在扰民现象,整改措施:
1、按照逐级负责制加大考核力度,由王若武负责,完成时间:9月10日
2、特种作业人员建立随机抽检制度,不符合条件的严禁上岗。由黄清来负责,整改时间:8月30日
3、架体外的安全网由材料负责购入,近期按标准安设,由黄清来负责,整改时间:8月30日
4、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五不动车”的要求,必须有领车人、监控干部和作业人员到场后方可作业。负责人黄清来 整改时间:8月30日
5、细化作业时间,每晚21时后停止作业,确保居民休息。负责人:王若武,整改时间:8月26日 龙江立交桥工程存在的问题:
1、安全预想记录不全、不规范;
2、安全防护应急预案制定了,但是并没有演练;
3、慢行接车备品不全; 整改措施:
1、安全例会认真组织,针对封锁施工项点,把问题想细想全,措施细化到岗位,细化到个人。负责人:于文波 整改时间:9月8日前。
2、安全防护利用26日中午进行演练,由副经理季贵东负责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保证演练时间,确保演练效果。
3、慢行备品由项目部材料负责26日前备齐,并建立备品档案。
针对以上检查出来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马上进行了整改,对于短期不能整改的,各项目部依据文件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以确保整改效果。
齐齐哈尔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博弈论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Mccluskey[1]指出有机农产品属于信用产品, 其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严重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重复购买和第三方监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Vetter等[2]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纵向一体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Fares等[3]分析面临不同的食品污染风险水平, 企业实施自愿食品安全系统的条件。张云华等[4]研究食品供应链的行为主体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战略选择。张汉江等[5]建立了以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组成的三阶段农产品供应链静态博弈模型, 分析上游厂商向下游传递质量风险的规律以及下游消费者对上游厂商监督的影响。孔祥智等[6]通过多个博弈模型对奶站掺假行为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实现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若干政策。胡莲[7]运用三阶段动态博弈框架, 建立了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契约模型, 探讨了影响契约设计、选择和执行的因素。总的来说, 这些研究模型分析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存在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各供应链成员的行为。然而, 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的供需关系在这些模型中均未被考虑。事实上, 供需关系会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以乳业为例, 1999—2008年, 中国的乳品产量增长了近5倍, 而原奶的提供者———奶牛的数量增长只有3倍。奶源紧张导致了严重的原奶供需失衡, 原奶提供者通过在原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来增加原奶供应以获得更多收入, 而各乳品生产企业为争夺奶源, 放松对原奶质量的检查, 最终导致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在此典型事件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 分析在原材料供需失衡条件下, 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行为, 探索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一般规律, 并为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些政策参考。
1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博弈模型的描述与假设
农产品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加工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组成。供应链各成员在交易过程中均有自主决策权, 其中原材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加工商和零售商的行为符合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 监管机构在供应链各环节实施监管。虽然农产品质量风险可能来自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 但从实际案例来看, 原材料供应商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是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两个关键环节。因此, 简单起见, 博弈模型只考虑原材料供应商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商作为参与者, 以下简称供应商和生产商。对于供应商, 其有2种行为可以选择: (1) 合法经营, 提供不存在有害物质的原材料; (2) 为提高收益而掺假, 即在原材料中加入有害物质以增加供应。生产商也有2种行为可以选择: (1) 检查原材料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2) 不检查原材料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每个生产商都会加强控制自己的供应商, 每个生产商都很难从其他生产商那里争夺原材料货源。因此, 假设生产商只能从自己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材料, 而不能通过新的供应商增加原材料供应量。假设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资源投入的约束, 供应商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是固定的, 即供应商的正常供应能力和供应成本都是固定的。供应商的供应量为Q, 单位原材料的销售价格为Ps, 总成本为Cs, Cs
最后, 假设以上参数信息为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共同知识, 则模型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8]。
2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博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1 模型建立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如表1所示。
对于上述支付矩阵需要说明的是, 当供应商掺假而生产商检查时, 生产商将拒收原材料, 由于生产商的原材料投入量决定了产品生产量和销售收入, 根据模型假设, 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商的收益为- (1-γs) Ce。因此, 考虑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后, 生产商的销售收入会由于其采取的检查行为所引起的原材料投入量的减少而降低。这与张汉江等、孔祥智和钟真等许多模型不同, 在他们的模型中, 无论生产商采取什么行为, 其销售收入不变。
根据支付矩阵可知, 供应商是通过权衡原材料掺假和不掺假这两种行为的收益来进行决策, 掺假有可能增加销售收入, 但同时面临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生产商检查后无法销售的风险。生产商则是通过权衡检查和不检查这两种行为的收益来进行决策, 检查需要花费检查成本, 并有可能失去原材料供应源, 导致产品产量和销售收入减少, 不检查则会面临由于原材料质量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所带来的退货风险。
2.2 模型求解
根据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 在不同的参数关系下, 模型存在以下3种不同的均衡。
1) 均衡1:供应商掺假, 生产商不检查。均衡1是一个纯战略均衡, 其出现的条件是
2) 均衡2:供应商不掺假, 生产商不检查。均衡2也是一个纯战略均衡, 其出现的条件是
(3) 均衡3:供应商以概率ω掺假, 生产商以概率检查。均衡3为混合战略均衡, 其出现的条件是
ω和λ的求解过程如下。给定λ, 供应商选择掺假 (ω=1) 和不掺假 (ω=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 (s1, λ) =λ (-C) s+ (1-λ) [ (1-γ) snQ Ps-Cs],
π (s1, λ) =λ (QPs-C) s+ (1-λ) (1-λ) (QPs-C) s,
令πs (1, λ) =πs (0, λ) , 得
给定ω, 生产商选择检查 (λ=1) 和不检查 (λ=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令πm (ω, 1) =πm (ω, 0) , 得
3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博弈模型分析
3.1 供应商与生产商的收益分析
以πsi和πmi (i=1, 2, 3) 分别表示3个均衡中供应商和生产商的收益。
根据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博弈支付矩阵可知,
均衡1:πs1= (1-γs) n QPs-Cs, πm1= (1-γs) nk Q[ (1-γm) Pm-Cm],
均衡2:πs2=QPs-Cs, πm2=k Q (Pm-Cm) ,
均衡3:供应商选择掺假或不掺假是无差异的, 生产商选择检查或不检查也是无差异的, 根据 (4) 式和 (5) 式, 可得
对于均衡1, 由于 (1-γs) n>1, 因此πs1=QPs-Cs。
若γm<1-Cm/Pm- (Pm-Cm) / (1-γs) n Pm, 可得πm1>k Q (Pm-Cm) ;若1-Cm/Pm- (Pm-Cm) / (1-γs) n Pm<γm<1-Cm/Pm, 可得πm1>k Q (Pm-Cm) 。
对于均衡3, 由于γs≤1, 根据 (5) 式, 可得πm3>k Q (Pm-Cm) -Ce。
将均衡2中供应商和生产商的收益看作正常收益, 上述分析表明, 均衡1中, 供应商总能获得超常收益, 而生产商不一定。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时, 供应商的掺假行为能使生产商获得获得超常收益;反之, 则使生产商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均衡3中, 由于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行为是随机的, 因此它们的收益也是随机的。分析表明, 无论供应商的行为如何, 其期望收益等于正常收益, 但生产商的期望收益则低于正常收益, 其中减少的部分不仅包括检查成本, 还包括产品退货引起的成本损失。
3.2 不同均衡出现的条件分析
由 (2) 式可知, 当γs≥1-1/n时, 均衡2出现。
当γs<1-1/n时, 可能出现均衡1或均衡3。当 (1-γm) Pm-Cm>0, 即γm<1-Cm/Pm时, 由 (1) 式可知, 均衡1出现。
当γs<1-1/n, 且 (1-γm) Pm-Cm<0, 即γm>1-Cm/Pm时, 均衡1的出现要求 , 此时生产商的收益小于零。这意味着由于原材料供应量过小, 生产商无论检查或不检查所得的收益都小于零, 对于一个理性的生产商而言, 应选择停止生产。因此, 在这种条件下, 均衡1不是一个合理的均衡, 应被剔除, 而均衡3则是一个合理的均衡。当然, 均衡3的出现要求原材料供应量不能过小, 而这是生产商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 3个均衡出现的条件可简化如下:
均衡 均衡2:γs≥1-1/n,
均衡3:
上述条件表明, 在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质量安全博弈中, 它们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外界 (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零售商) 的质量检查水平。当外界的质量检查水平较高时, 供应商和生产商将选择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水平的行为。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检查水平较低, 同时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产品质量检查水平也较低时, 供应商必然掺假, 生产商也必然不检查, 这即是均衡1。对此可解释为: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给定供应商掺假, 生产商若检查, 不仅会花费检查成本, 还会因失去原材料供应而减少生产, 因此只能获得较低收益;相反, 生产商若不检查, 虽然会引起产品质量问题, 但被查出的可能性较小, 面临的产品退货风险较低, 因此能够获得较高收益。所以, 无论供应商的行为如何, 生产商必然选择不检查。供应商知道生产商的这种战略, 必然选择掺假。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检查水平较高时, 供应商掺假很容易被监管机构查出, 因此必然不会掺假, 生产商也就不需要检查, 这即是均衡2。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检查水平较低, 但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产品质量检查水平较高时, 供应商随机掺假, 生产商也随机检查, 这即是均衡3。对此可解释为: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给定供应商掺假, 生产商若不检查, 虽然可以保留原材料供应源, 但会引起产品质量问题, 由于被查出的可能性较大, 生产商的收益将低于检查时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 博弈不存在纯战略均衡, 只存在混合战略均衡。
3.3 参数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分析
对于均衡1和均衡2, 参数变化在不改变均衡出现条件时, 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均衡战略不变。对于均衡3, 根据 (4) 式和 (5) 式, 容易得到 。这表明, 供应商掺假的概率随原材料供应量、外界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和供应商掺假所增加供应量倍数的增大而降低, 随生产商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成本和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而提高;生产商检查的概率随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而降低, 随供应商掺假所增加供应量倍数的增大而提高, 其它参数不影响生产商检查的概率。原材料供应量对供应商和生产商战略的影响可以解释为:当供应量增大时, 若供应商掺假的概率不变, 则由于产量的增大, 生产商不检查的产品退货损失会随之增大, 生产商检查将得到更大的期望收益, 生产商将选择检查, 这将使供应商降低掺假概率。对于生产商, 无论供应量如何变化, 只要检查的概率不变, 就能保持供应商掺假和不掺假是无差异的, 因此生产商检查的概率不随供应量改变。原材料供应量对均衡的影响意味着, 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对整个市场而言, 原材料供应量越紧张, 供应商越倾向于掺假。对单个供应商而言, 供应商的规模越小, 越倾向于掺假。
此外, 结合均衡2可知, 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不一定会降低供应商掺假的概率。在一定范围内, 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会提高供应商掺假的概率, 降低生产商检查的概率;当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超过一定范围后, 供应商不再掺假, 生产商也不再检查。对此的解释是:随着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 生产商采购到含有害物质原材料的概率降低, 这使得生产商检查的期望收益小于不检查的期望收益, 因此生产商会降低检查的概率。这样, 在一定范围内, 虽然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增大, 但生产商检查概率的降低, 使供应商的整体风险降低, 供应商将更倾向于掺假。但是, 当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足够高时, 供应商的整体风险很高, 供应商不再掺假。
3.4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风险分析
定义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水平为消费者购买到存在有害物质的产品的概率, 以α表示。
在不同的均衡中, 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水平也不同, 分别计算如下:
均衡1:α= (1-γs) (1-γm) ,
均衡2:α=0,
均衡3:α=ω (1-λ) (1-γs) (1-γm) =ω (1-γm) /n,
容易看出, 均衡1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风险水平只取决于外界对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均衡2的风险水平为零, 均衡3的风险水平取决于外界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和供应商掺假的概率。根据参数变化对均衡的影响分析可知, 均衡3的风险水平随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与供应商的掺假概率随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对而言, 均衡1的风险水平最高, 均衡2最低 (零风险) , 均衡3居中, 如图1所示。
上述分析表明: (1) 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足够高时, 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零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在供应链始端就被拦截, 不会向下游传递。 (2)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时, 提高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必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 (3) 提高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未必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在一定条件下 (均衡3) , 监管机构小幅提高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将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只有当监管机构大幅提高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使均衡2出现, 才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
4 结论
本文的模型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结论:
1) 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 同时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也水平较低时, 生产商为保留原材料供应源, 必然不会检查原材料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而供应商必然在原材料中掺假, 农产品供应链面临很高的质量风险。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足够高时, 供应商必然不会掺假, 生产商也不需要检查, 农产品供应链无质量风险。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检查水平较低, 但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产品质量检查水平较高时, 供应商随机掺假, 生产商也随机检查, 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一定的质量风险。供应商掺假的概率和供应链质量风险随原材料供应量、外界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和供应商掺假所增加供应量倍数的增大而降低, 随生产商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成本和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而提高;生产商检查的概率随外界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的增大而降低, 随供应商掺假所增加供应量倍数的增大而提高。
2) 在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条件下,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 但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高时, 整个市场的原材料供应越紧张, 供应商越倾向于掺假。在生产商的众多供应商中, 供应商的规模越小, 越倾向于掺假。
3) 当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较低时, 提高监管机构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必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 但提高监管机构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未必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监管机构小幅提高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将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只有监管机构大幅提高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水平, 才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
从分析和结论可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水平,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政府应逐渐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队伍建设, 提高监管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
2)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源头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应从农产品原材料的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 从农产品供应链源头实施质量安全监管。
3) 根据农产品原材料市场供应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措施。监管机构应及时了解农产品原材料的市场供应信息, 在原材料供应更紧张时, 通过加强对生产商的质量检查来降低供应商的掺假概率, 或者通过大幅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检查来杜绝供应商掺假。
4) 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建设, 将小规模的农户分散养殖转变为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 提高农产品原材料供应商的规模, 可有效降低供应商的掺假概率。
参考文献
[1]MCCLUSKEY J J.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to organic foods:ananalysi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policy[J].Agricultural and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2000, 29 (1) :1-9.
[2]VETTERH, KARANTININISK.Moralhazard, verticalintegration, 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J].European Review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 29 (2) :271-279.
[3]FARES M, ROUVIERE E.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ofVoluntary Food Safety Systems[J].Food Policy, 2010 (35) :412-418.
[4]张云华, 孔祥智, 杨晓艳, 等.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4 (11) :23-26.
[5]张汉江, 肖伟, 葛伟娜, 等.有害物质在食品供应链中传播机制的混合策略静态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 2008, 26 (1) :62-67.
[6]孔祥智, 钟真.奶站质量控制的经济学解释[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9) :24-29.
[7]胡莲.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契约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1) :6833-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