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议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sansa2025

  浅议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更是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了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设置环境保护的课程,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是很直接、很现实的一种方法。因此,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中,在给人类带来精神和物质上极大改善的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土壤遭到破坏,土地不断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除践行环保行动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注重环保的行为模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环境教育的重任。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环境知识,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1.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

  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使传授环境知识与培养环保意识相结合,可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非常有益。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阶段教师可利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很多,如幻灯、图片、视频影像等,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现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我讲你听”的模式,要善于突破,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科学小品,把环保理念寓于有趣的表演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获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责任感。

  2.传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传授知识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重要作用,才有意愿学习。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摆脱理论学习的繁琐枯燥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发生在周围的事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如在讲授城市的发展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地当前的环境状况:本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辆汽车,排出的尾气对大气是否有污染,污染严重与否;本地区的工业企业有多少,区位是否合理;每年本地有多少个一级天,多少个二级天等等。

  (二)利用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知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深化对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有效强化,学生在自身付诸环保行动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向世人宣传环保理念,督促他人保护环境。

  1.宣教文艺活动

  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节日和活动很多,如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世界环境日、无车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地球熄灯一小时等。学校可以在这些节日和活动前后,配合相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对环境保护有更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环保体验小组,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了解生态失衡的现状;使学生深入到企业工厂,了解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使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了解白色污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破坏……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会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行动起来,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总之,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切身投入到环保行动中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学生环保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环境保护行动中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浅议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用啦啦操教学作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88-0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创新,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究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德育工作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指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膳食设计课程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1 营养学专业名称与变迁 杜寿玢先生2006年回顾亲中国成立后营养专业本科教育分三种类型:医学营养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其他交叉学科专业[1]。第一类为1985年起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下设三级专业医学营养,仅中山医科大、浙江医科大...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我国大学生过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过度教育的含义 过度教育一词是1976年由美国人弗里曼提出来的,他把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过度教育一词逐渐为教育经济学界接受并广为流行。过度教育的概念也是不...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数学语言的合理应用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具体作用,学生要想良好高效的进行应用就必须按照数学思维要求的,在大脑中对实际问题有一个解题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迁移到具象问题解决层面,为应用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