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我国大学生过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sansa2025

  我国大学生过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过度教育的含义

  过度教育一词是1976年由美国人弗里曼提出来的,他把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过度教育一词逐渐为教育经济学界接受并广为流行。过度教育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学者根据国情对过度教育进行了定义,指由于过分扩张教育,中等、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并且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着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结果使收入下降,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称为过度教育。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现状

  (一)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13年9月初,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5%,也就是说在2013年有64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到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5万。与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出现的是考研热,201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81万,其中应届毕业生63万人,比去年净增12万人。通过对毕业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学术研究,绝大多数毕业生(84%)是为了提高将来的就业实力或者避开当前的就业难。由此可见,就业难问题已经给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工资收入水平降低

  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3000元左右,毕业生就业选择用人单位时既注重长远发展考虑,又重视现实劳动回报,“职业发展空间”(22.03%)和“薪酬激励机制”(18.18%)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最关注的方面。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薪酬调查》显示,2013年国内不同城市应届生起薪相对2012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大学毕业生起薪下滑近13%。

  (三)学非所用情况严重

  2009年本科毕业生超过三成就业时“学非所用”。数据表明,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无论从就业的现实情况还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来看,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四)人才高消费

  人才高消费现象的突出表现就是“大材小用”、高学低就,其本质就是知识失业。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当一个职位有很多人竞争,用人标准就会水涨船高,许多单位通常会选择学历更高者,而高文凭者进入单位后又常常干以前低文凭者就能胜任的工作。这种人才高消费所导致的知识性失业,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就业市场严重恶化,过度教育也越来越严重。

  三、我国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解决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近几年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我国的传统产业部门接纳能力弱,岗位基本上饱和,而高新产业的岗位又不多,容纳的人数少,且需具备一定的能力,也接纳不了多少人。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教育问题要从生产力上下文章,鼓励各级企业大力发展生产,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当经济搞上去了,岗位就会增多,又会缓解就业压力和过度教育问题。

  (二)拓展次要劳动力市场,鼓励多渠道就业

  毕业生择业范围的扩大和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是有效配置大学毕业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实践证明,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渠道,如果第三产业经济保持8%的年增长速度,每年可以净增加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因此,要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扩大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三)学校应切实调整专业设置,拓展专业口径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着严重失调,是导致我国教育过度问题存在的最直接的原因。比如文科与理科比例失调,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比例失调,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比例失调,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分离等不足。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严重不匹配,所以,高等院校的专业改造迫在眉睫,要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要使他们反映社会需求,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减少高校的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使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相适应。

  (四)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对高校而言,应广泛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要架起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着眼于未来而学习。此外,还应该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同时,针对目前就业难问题,各大学应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减少就业难的压力。

  我国大学生过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用啦啦操教学作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88-0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创新,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究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德育工作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指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膳食设计课程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1 营养学专业名称与变迁 杜寿玢先生2006年回顾亲中国成立后营养专业本科教育分三种类型:医学营养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其他交叉学科专业[1]。第一类为1985年起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下设三级专业医学营养,仅中山医科大、浙江医科大...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更是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了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设置环境保护的课程,对于中学教...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数学语言的合理应用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具体作用,学生要想良好高效的进行应用就必须按照数学思维要求的,在大脑中对实际问题有一个解题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迁移到具象问题解决层面,为应用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