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幼师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sansa2025

  幼师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行社会科学与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思政教育是我国校园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思想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所以在幼师学生教育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然而对幼师学生而言怎样的方式才是学生接受的和有效的,是摆在当前幼师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幼师学生的生理年龄相对于其他同龄人而言有特殊的地方,普遍处于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成长都非常迅速,心理越来越成熟,开始对人生有更高的目标追求。然而该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难以控制自身的言行,甚至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过规划。所以对幼师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方式方法,不但要在校园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而且要在课余生活中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言行,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幼师的本质属性仍然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和形象不仅表现在掌握的知识上,更应当表现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上,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做好教学工作,而且要在隐性的影响作用中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政影响。

  1.外在形象

  对幼师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平时应当同时承担对学生的教育成才重任,还承担对学生在仪表上的表率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保持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师在仪态上要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绪,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而且感受到教师的态度和情感,积极影响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提升思想素质。

  2.语言熏陶

  语言不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工具,更在教学中具有媒介的功能,教师对幼师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接受水平产生影响。教师应当注意语言的速度和音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体现出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在一些报告会等场合,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表达自身的情感和语言才华,引导学生向思想政治先进的模范学习。

  3.行为感染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行为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正确的行为表达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内心不道德的人在行为上必然得不到众人的认可,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行为上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真善美的行为风格,严格要求自己,用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使学生成为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二、利用课堂教学对幼师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幼师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围绕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靠传统的夸夸其谈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效率并不理想,而应当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祖国美好的山川,还是历史名人的英雄气概,还有危难关头的民族气节,都可以令学生感受震撼,课堂上的环节,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案进行千篇一律的讲解,而应当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明白只有个人努力,国家才有希望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幼师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还较年轻,思想成长还不够成熟,开放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很容易给他们带来不良引导,导致思想波动,负面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防患于未然,幼教应当对学生细心观察,明辨是非,在学生的言行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排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在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的工作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上进行,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开展。

  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在其他科目教学中同样可以渗透相似的思想观念,这样可以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停留在抽象的教学模式下,例如在语文科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有关爱国或者英雄的相关篇章时渗透作者和主人公的思想政治抱负,设身处地地体会古人的气节,在这样的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明辨是非和善恶,掌握良好的分辨本领,从思想上保护自己。

  三、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幼师学生的学习生活应当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又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的书面教学中增添更多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幼师院校的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校园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工作中不一定十分突出,但是在工作中十分突出的学生在校园中一定是活动积极的,这些学生往往在校期间经常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有的甚至是社团的组织者,可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情放松,心理上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学成果非常显著。

  四、结语

  幼师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无论在形式上有多少种,归根结底都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成长为明辨是非,具有高度甄别能力,在生活中做真善美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做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幼教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幼师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59-2 一、基本概念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大学生公德失范治理的探讨

    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我国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任何院校不能仅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要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教学推行学生助教制的实践探索

    一、高职教学的特点 1.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及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从质量上说,第一类生源一般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育法律秩序的完善。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由于被管理者个体法律意识增强而引发的高校管理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校因行使自主管理权...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

    一、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定义 “留守学生”,普遍情况下大家认为是指因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在农村生活与自己的隔辈亲人一起生活的学生,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和朋友。而我认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未满18周岁,不具备...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