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sansa2025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04-01

  在人的一生中,体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身体素质作为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教学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什么是身体素质

  《体育词典》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整个体质素质的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了解自身。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自1990年国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更加科学化,为现代体育提供了获取先进信息的便捷条件。普通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素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

  1.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大约144学时左右(含军训),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上2学时体育课,按学生实际练习密度的50%计算为l小时,也就是说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因受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具强制性的影响,实际上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肌力增长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成年鼠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第3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估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正常人上臂石膏固定30天,握力下降44% ,因此仅上体育课而平时不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自律性影响学生体质

  体育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体育课按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虽然各部分没有严格的时相性但不同部分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按科学规律教学,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堂教学缺乏周密设计和认真组织,使学生达不到增强体质应有的运动负荷,而负荷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决定因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超量恢复,体质就不会提高,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生体质下降将不可避免,大学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存在与否必将会产生争议,这是在为学校撤销体育课,体育教师集体下岗提供“根据”,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影响着大学生体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各地高校不断修建了新的体育场馆,然而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费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走市场化道路,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 以馆养馆。可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所在之一。

  三、高校体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培养高校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师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培养,应注重高等体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修养、精湛的体育技能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必须要求高等体育院系科学规划培养出结构合理、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体育教师,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体育培养等问题的症结所在。

  2.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不正确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身体运动,不仅不利健康,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即便是一些较系统的科普材料,也让人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运动的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体质健康的顺利推进,自己要明确适合自己最佳的、全方位的、目标明确的运动处方,并且考虑健康安全,从而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3.配备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完善条件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要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这对国家的进步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强化学生的兴趣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课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应把兴趣培养和保持作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地写入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园内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可以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传播,宣传运动。

  四、总结

  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我们更不能忽视,只有让大学生体质加强,体质、心智、素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对于学校是进步,对于社会是进步,对于国家更是进步,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之所在。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刍谈

    近年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况愈下,一级不如一级。从近年的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虽然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开发和提高,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有所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呢?我认为,首先,新课标与传统教材比较,计算降低了要求,...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学会阅读和写作,学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学生终身学习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屏幕依赖”背景下,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的研究

    一、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高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屏幕依赖症是E时代的“世纪病”。在大学校园,传统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这种“世纪病”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尤为凸显。对于民办高校大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农村学生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79-0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前言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门名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想品质。在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据记载在原始社会的时候音律就出现了,人们往往会通过载歌载舞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庆贺。因此,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流传至今,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够陶冶情操、给人以慰藉,所以古人就有“高山...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