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的研究

sansa2025

  中学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的研究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劳逸结合,保持强健的身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体育课堂上只是单纯地重复教师的示范动作,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改后,教师要注重将“教”的模式转换成为“学”,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轻松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模式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

  一、合作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师自己组织的一种授课方式,通过强制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被动的交流。要想有效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就必须剔除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手段,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分组合作方式,加强学生间进行互动沟通的能力,提出具有创新体育精神的举措。

  1.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也被称为互补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一种方式。学生在组间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互补学习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排球的教学中,垫球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和体能有关,如果后者能够提高垫球技能,那么前者也能在体力训练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会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坚定学生的意识,达到互助学习的效果。

  2.互动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性活动,是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双方默契程度的方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鼓励,可以提升自身的运动技巧和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设定一定量的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寻求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合作机会,从而提高交往沟通的能力。

  3.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变化是极其特殊的,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叛逆的阶段,对初中生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和满足感,不能过多地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甚至恐惧的心理,如果造成恶性循环,将不利于开展合作教学方式。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体育运动,并鼓励学生创新。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情感,提升兴趣。

  4.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不要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味地向学生刻板地灌输理论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与学生搭建起融洽真诚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既能为学生解决困难,又能为学生提供理论和技能上的指导。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中,强调的是要以小组为依托,利用群体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协作特征进行学习,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分享精神。

  1.发展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运动精神。所以,要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实行可持续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的发展能够具有连贯性。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发展的状态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一步督促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将初中生的知识教育和自身发展结合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树立核心的价值观念,做到德、智、体、美综合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成长的要求。

  3.动态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在运动中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强调“过程”的方式。想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兴趣,加强积极性,那么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自主的小组组合,学习感兴趣的运动,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味死板地让学生做重复运动。体育教学的动态性能够突出教学优势,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学的灵活性。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自主进行组合讨论和探究。要使学生提高积极性,加强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还要相应的观察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会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发挥潜能,实现自身

  目标。

  中学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出勤率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引言 学生上课出勤率即到课率,是指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课堂教学过程中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之比,课堂出勤率是学校学风和班级...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4-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鼓励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干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使用极大的满足了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开阔了他们的认知视野。但同时也对中小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相关性探讨

    “可持续发展”一词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后,一直是各界研究的热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变化都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阵地,也是人才培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思考

    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奋斗纲领,目的就是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发展观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84-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