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sansa2025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1 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

  1.1 社会原因

  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升学竞争、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是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多、困惑多、机会多,挑战多,这些本身也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本地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或外地打工者逐年增多,造成了部分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而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后果。还有媒体对中考、高考“状元”的过分宣传,助长了社会上片面人才观的泛滥,对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起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无形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其心理健康起到了负面作用。

  1.2 学校原因

  学校在社会、家庭等诸方面强大压力之下,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别无选择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文体活动及娱乐时间以提高升学率。当前学校缺乏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渲泄和释放,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身去进行自我调节和相互调节,致使心理问题越积越多。

  1.3 家庭原因

  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意识已经在大部分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很多家长不惜自己血本花费大量的金钱让自己的子女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他们百分之百地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读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甚至硕士、博士后成为人才,光宗耀祖。他们无时不刻不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以强大的压力。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教育的限制,他们与孩子的沟通除了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成绩,缺乏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理解,缺少交流。孩子在高期望值和高压力下必然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慌。

  1.4 学生自身的原因

  嫉妒、自卑是高中生的主要自生心里问题,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的压力一个个考试会接踵而来,如果自己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或低于他人这时就有可能产生嫉妒心里,这种心理会长期的潜伏在学生的心里。而自卑的心理产生的原因也由于自己不自信,事事不顺心,处处碰壁从而导致有了自卑。

  2 高中生应该培养和树立和谐意识

  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其内涵丰富且哲理深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也可以值人际和谐、群体和谐、天人和谐等。

  2.1 培养相互包容的宽容意识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有时也存在些问题,他们中大部分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取得他人的信任和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因为自己的度量小不能善待他人使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最终破裂。还有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会有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由于不能以热诚的态度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这时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产生怀疑或不信任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对老师教育的抵抗态度,逆反心理等。这表明了高中生的意识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和谐思想体系,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提升学生的和谐思想深入加强思想教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豁达宽容是是一种美德,是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润滑剂,和谐之源。有利于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2 树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一个人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谋发展才能形成合力,推动个人向前发展。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不善与人合作,沟通意识淡薄,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结和协作的群体合作精神有为重要,这样既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思想。从而让学生懂得互助和互爱。

  3 增强高中生和谐意识的途径

  3.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和谐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教育部门应该定时定期的做好监督职能,学校开展举办一些互动合作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和谐意识有所了解,有关部门编写关于提倡培养和谐意识的刊物和杂志这样能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问题做事情要朝大局方向去思考。

  3.2 加强家长思想力度和深度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可以说家长的个人素养和所受的教育水平最先影响孩子的思想。而大部分家长可以说个人的素养和所受的教育都不是很理想化,往往他们没有一个很好方法去指导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所以对学生家长思想上中的和谐意识也要普及。只有家长的思想先进了,这时家长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个人思想行为,最终和谐意识慢慢的在学生个体中形成。但是加强家长思想的力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始终不渝,常此以往的坚持和学习的过程。家长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角色与子女进行交流。

  3.3 对年轻教师进行和谐思想学习

  由于工作压力等因素,有时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处理问题易简单化,加之他们急于树立自身的威信和在教学上作出成绩,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和简单化在所难免。所以在教学中也会有些疏忽大意,这时年轻的教师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对面对学生,有一颗包容的心去传教。平时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关于和谐思想的会议和文件来供年轻老师学习研究。有些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上的脆弱性认识不足,因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宽容度不够;对整个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知之甚少;个别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容学生申辩,往往形成师生的严重对立,所以对年轻教师进行和谐思想的学习刻不容缓。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情趣研究

    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它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近年来,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校大学生除去在教室的上课时间外,相当多的时间、空间都集中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区已经成为了学生主要的生活圈子,这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最现实的实际状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谈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传播正能量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每个人都知道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的修养,作为一名艺术教师的职责也必然是神圣的。具有普遍性的是:在注重艺术教育的的同时,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把其中蕴含的美好的元素转化为正确的能量,输送给学生。在这一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公允价值会计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首次得到应用是1998年,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率先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00年后,一部分观点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不成熟,因而在2001年...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学生会竞选演讲稿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一(16 班的郭超。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判断、分析事物,运用合理、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够将自身的思维过程准确、条理地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和生活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有效、科学、合理地使...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