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sansa2025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

  1 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

  1.1 社会原因

  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升学竞争、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是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多、困惑多、机会多,挑战多,这些本身也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本地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或外地打工者逐年增多,造成了部分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而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后果。还有媒体对中考、高考“状元”的过分宣传,助长了社会上片面人才观的泛滥,对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起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无形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其心理健康起到了负面作用。

  1.2 学校原因

  学校在社会、家庭等诸方面强大压力之下,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别无选择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文体活动及娱乐时间以提高升学率。当前学校缺乏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渲泄和释放,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身去进行自我调节和相互调节,致使心理问题越积越多。

  1.3 家庭原因

  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意识已经在大部分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很多家长不惜自己血本花费大量的金钱让自己的子女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他们百分之百地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读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甚至硕士、博士后成为人才,光宗耀祖。他们无时不刻不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以强大的压力。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教育的限制,他们与孩子的沟通除了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成绩,缺乏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理解,缺少交流。孩子在高期望值和高压力下必然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慌。

  1.4 学生自身的原因

  嫉妒、自卑是高中生的主要自生心里问题,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的压力一个个考试会接踵而来,如果自己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或低于他人这时就有可能产生嫉妒心里,这种心理会长期的潜伏在学生的心里。而自卑的心理产生的原因也由于自己不自信,事事不顺心,处处碰壁从而导致有了自卑。

  2 高中生应该培养和树立和谐意识

  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其内涵丰富且哲理深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也可以值人际和谐、群体和谐、天人和谐等。

  2.1 培养相互包容的宽容意识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有时也存在些问题,他们中大部分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取得他人的信任和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因为自己的度量小不能善待他人使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最终破裂。还有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会有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由于不能以热诚的态度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这时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产生怀疑或不信任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对老师教育的抵抗态度,逆反心理等。这表明了高中生的意识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和谐思想体系,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提升学生的和谐思想深入加强思想教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豁达宽容是是一种美德,是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润滑剂,和谐之源。有利于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2 树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一个人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谋发展才能形成合力,推动个人向前发展。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不善与人合作,沟通意识淡薄,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结和协作的群体合作精神有为重要,这样既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思想。从而让学生懂得互助和互爱。

  3 增强高中生和谐意识的途径

  3.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和谐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教育部门应该定时定期的做好监督职能,学校开展举办一些互动合作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和谐意识有所了解,有关部门编写关于提倡培养和谐意识的刊物和杂志这样能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问题做事情要朝大局方向去思考。

  3.2 加强家长思想力度和深度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可以说家长的个人素养和所受的教育水平最先影响孩子的思想。而大部分家长可以说个人的素养和所受的教育都不是很理想化,往往他们没有一个很好方法去指导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所以对学生家长思想上中的和谐意识也要普及。只有家长的思想先进了,这时家长也可以影响子女的个人思想行为,最终和谐意识慢慢的在学生个体中形成。但是加强家长思想的力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始终不渝,常此以往的坚持和学习的过程。家长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角色与子女进行交流。

  3.3 对年轻教师进行和谐思想学习

  由于工作压力等因素,有时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处理问题易简单化,加之他们急于树立自身的威信和在教学上作出成绩,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和简单化在所难免。所以在教学中也会有些疏忽大意,这时年轻的教师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对面对学生,有一颗包容的心去传教。平时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关于和谐思想的会议和文件来供年轻老师学习研究。有些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上的脆弱性认识不足,因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宽容度不够;对整个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知之甚少;个别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容学生申辩,往往形成师生的严重对立,所以对年轻教师进行和谐思想的学习刻不容缓。

  论和谐意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