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医学生就业意识调查及就业指导研究

sansa2025

  医学生就业意识调查及就业指导研究

  【Abstract】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in-

  vestig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in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and ana-

  lyzes in detail the status quo of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on follow-

  ing aspects: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expectation and job hunting, etc. Aimed at the main body of job-hunting undergraduates, it puts for-

  ward a thorough employment guidanc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five-yea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employment

  guidance.

  一、基本情况

  本调查于2010年6月至7月进行,调查对象为滨州医学院基础学院随机抽取的15个本科班及口腔学院随机抽取的1个本科班,其中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5个、全科医学专业1个、麻醉学专业1个、医学影像学专业1个、口腔医学1个,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麻醉学专业1个、医学影像学专业1个,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1个、全科医学专业1个、医学影像学专业1个;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15份,有效回收问卷9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2%。(调查问卷见附录)

  二、调查结果

  本次主要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期望以及求职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通过调查显示,尽管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但是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较为清晰目标的受访者仅为40%左右。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好的解决受访者目标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如表一所示,有将近60%的受访者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简单的规划,还有将近2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怎样规划甚至根本没做过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认真规划的受访者仅为10%左右。尽管如此,受访者所表达出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度是非常大的。

  在受访者自主获得职业知识指导的各种渠道中,60%的受访者是通过父母的影响来获得职业知识,有25%左右的受访者的职业指导知识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而最为理想的职业指导知识来源渠道――学校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及就业相关协会仅占到了17%左右。同时,受访者在选择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上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多样性,较为集中的选择项是面对面咨询和知识讲座。

  (二)就业期望

  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期望值是指理想的职位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

  如表二所示,有将近80%的受访者能够认识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事实,这说明在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大多数受访者已趋于理性。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却仍有60%左右的受访者觉得医学院校毕业生属于社会分子的精英层面。当然,受访者尊重医学这个职业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若惯性的认为医学院校毕业生也属于社会的精英层面,这势必会对受访者在择业观念方面产生不健康的影响,造成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在择业观念的选择上显示出了合理性,仅有20%左右的受访者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这一不易操作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自身长远发展的择业观念;另一方面,大多数受访者在就业单位和期望月薪的选择上却令人堪忧――70%左右的受访者所选择的国营机构(机构指医院、企业等)固然是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稳定、发展前景有保障,但该类机构招聘门槛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竞争激烈也是不争的事实。据麦可思公司于2009年5月底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007元,大多数受访者的期望值与此存在较大的差距,70%左右的受访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上。

  调查显示,除去现实因素的影响导致20%左右的受访者在选择就业时看重薪水的高低,尚有将近70%的受访者在选择就业时看重发展空间和工作的稳定性这两个利于受访者自身长远发展的方面,这反映出受访者在选择就业时已经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与合理化,这与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及对受访者进行的其他方式的职业指导是分不开的。

  (三)求职

  求职是指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向企事业单位寻求为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一种过程,而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由准备到实施的长期性的过程。

  综合表一所反馈的信息及如表三所示,大多数受访者的择业观念影响来自于父母,而父母却不能在受访者职业发展过程中给予其合理化、科学性的建议,加之学校在对受访者职业发展指导相关环节上存在的吧缺失,导致近半数的受访者并不明确自己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这就会对受访者的求职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同时,如表三所示,由于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及社会环境等其他渠道对受访者的综合影响,受访者在对用人单位纳才标准和自身素质评估方面存在较为明晰、合理的认识,这就为学校继续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受访者针对自身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了方向。

  三、思考与建议

  综合表一、二、三、四所示,以下是针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提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对受访者更好地进行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更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指导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调查中,受访者表现出对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渴求。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具备较强的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形成素质全面、市场意识强、并对市场非常了解的团队。如果没有职业指导的专业培训,教师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1、建立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对职业指导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定期集训、参观考察、与兄弟院校交流工作经验等,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创业、求职与面试技巧、社交礼仪与沟通等职业指导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采取各种措施,激发职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丰富其教学经验,提高其教学水平,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建立一支社会兼职队伍。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对学生进行测评、规划、形象设计等;还可聘请医学专业的成功人士、校友、有临床经验的医生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解答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二) 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信息体系

  在调查中,受访者表现出对就业信息及时性和全面性的强烈渴望,及时而全面地获取就业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的成败。职业指导服务部门要加强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一是把每年的真实就业情况如专业的就业率、行业性质、就业方向、就业渠道、就业流向等及时向学生反馈;[1]二是及时给学生发布最新的就业形势与职业需求信息;三是及时给学生反馈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四是向用人单位提供高校毕业生信息,起到联系用人单位及医学生的纽带作用;五是积极随访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在校生进行传达,使他们积极应对,以便毕业时能够适应市场需要。要通过完善信息服务,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自身所需信息,进行就业准备的适时调整,最终形成就业良性循环体系。做好医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学校、医学相关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及政府各方的共同努力。

  (三)强调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产的是要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人力资源。当前的职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做到全面长期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或断断续续,或只是在临近大学毕业才开始着重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主要是为解决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燃眉之急”。但是,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以及一个人的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务必应该强调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根据受访者所反馈信息,强调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既要保证大众授课的功效性,同时还要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内容针对性强的因材施教服务,要加强职业指导方式的多样化,增加诸如开设相关网络论坛、邀请专家讲座以及增加社会实践机会等多样化、效果好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全程性是指职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低年级主要进行适应性教育、专业教育、学风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教育学生树立优良学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素质意识;中年级主要进行就业价值观、择业观、择业心理、创业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所适应的工作领域;高年级主要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准备、需求信息、劳动合同法与就业权益保障,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情况,着手进行就业指导实战教育。

  (四)强化自身素质,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医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认清形势,转变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的自身素质去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就业是医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医学生由“校园人”向“职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要求医学生在职业准备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以及周围社会经济环境和发展空间要有理性的认识,就业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到基层、到西部去。总之,强化自身素质,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医学生就业意识调查及就业指导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