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内涵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路径选择

sansa2025

  内涵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90-01

  近年来,作为高职学生基于共同兴趣、志向等因素形成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不断持续增加,成员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这给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新的挑战:何以寻求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式发展?

  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再解读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内涵”则是指决定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相关规定性。故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的指向各方面质量提高的发展与改革。

  关于内涵建设的关键与核心,笔者认为则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其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如同生命一样重要。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培养,所有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高等职业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出会生活、会创造、能经受住困难与挫折考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困境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高职学生以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依托,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信念等自发组成的并能按照各自章程组织活动的学生自治性组织。不同于普通学生社团,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具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征也导致了其面临着各种困境,具体如下:

  1、社团类型不均衡。相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在类别上多集中在兴趣爱好型,如文体类、公益实践类社团较多,而理论学习型和科学技术型偏少。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如普通高校社团涉及范围广泛、全面,学生选择少。因此这一困境则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推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拓展的作用。

  2、社团活动层次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多以一般的比赛、演出为主,缺乏讲座、研讨、培训类活动,创新性、专业特色不够。高职院校在社团活动组织上很少没能体现自身的专业特色、职业特色,缺乏代表本校本专业的品牌化活动。

  3、社团管理不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人员流动性大、内部管理不规范,体制松散。尽管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都有自己的章程,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社团内部人员更替频繁,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支强有力地社团学生干部体系,方便社团日常运行;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纵向管理体系上,部分高职院校的共青团未能很好地管理好学生社团,形成“一核两翼”(以共青团为核心,学生会与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路径选择:内涵式发展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该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而内涵建设则是很好的视角。具体地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有着以下重要的价值与功能:

  1、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新时期的高职学生不应该是仅仅掌握相关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应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全面性人才。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将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社团宗旨的提炼将会培养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社团活动的组织则会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能力。

  2、有助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一方面,在各类社团活动中,高职学生能围绕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意识,并且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理论学习型社团可以通过讲座、演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和思考,直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有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4、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应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旨归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实则是指向质量的提高和组织文化的建设,包括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科研的提升、制度规范的完善以及组织文化的和谐等各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要走出困境,根本出路在于寻求导向和归宿――内涵建设,具体实现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把握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首先,和共青团的领导是前提条件。没有组织,就没有核心,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因此,要开展社团的团建和党建探索工作。其次,坚持社团自身的准确定位,要将学生社团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2)构建社团管理的长效机制。社团管理上首先要从外部环境上强化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力度。资金的保障在学校有效开展活动过程中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专项资金的支持、商业赞助、自筹等渠道提供社团建设的物质保障。其次要强化制度创新,如建立和健全社团导师制度,社团评估激励制度、社团自主运行制度等,保障社团的健康有效发展;(3)优化社团活动的质量水平。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社团活动要健康、积极、高雅,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能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另外,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应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体现自身的职业特色、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约翰?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公民,培养工人、父亲或母亲,而是最终培养获得圆满生活的人。”[1]因此,我们应当深化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以此来真正满足我们职校学生这一鲜活的生命个体的需要。

  内涵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路径选择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