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文化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会

sansa2025

  文化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04-01

  20世纪80年代,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学说、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化管理的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哈弗大学泰伦斯?狄尔教授与艾伦?肯尼迪管理顾问。文化管理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思想。文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将文化建设作为管理的工作重心。这一理论将文化建设的组织以及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突出强化,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管理属于不同领域,但是二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企业员工全面发展通过管理得到进一步提高,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管理的促进得到逐步提升,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鉴文化管理的理论思想,使其与社会需求及学生特点更为贴切,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一、文化管理理论的含义

  泰伦斯?迪尔与艾伦?肯尼迪指出,文化管理不仅是管理领域的一种理念及思想,是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学说,还是含有企业管理的组织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主要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作为管理的中心;文化管理系统理论与组织管理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文化的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是软管理与硬管理的相互对立与统一。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文化管理理论的具体实践

  1.强调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树立

  文化管理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以人为本的本质,将人发展的全面性作为终极目标,组织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人、关心人、完善人与满足人。培育具有共性的思想价值观念,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实现全体成的全部身心与系统的充分融合,改变被动管理的模式,实施自我约束,在社会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同时,个人价值最大化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营造以人为本文化气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方法应用的柔性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是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对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从思想上给予充分认识。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学会自我管理,对自己行为活动负责,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论视角下,管理者面临者更为严格的要求。学生管理者应当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人员是学生步入人生正确道路的引领者,其自身形象以及素质非常重要,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体,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帮助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工作管理工作者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在工作管理中,应对学生和管理者关系进行新的定位,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的提升,使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文化因素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入

  自我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文化管理具有对人的生理、心理、现实与历史覆盖的特点,全面展示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文化是整合由集成共享理想、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形成的集体接受个人行为能力的共同规范、标准以及模式。所以文化管理应将各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培养为核心。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应当营造一定氛围。这种环境下,会使学生接受感染与熏陶。长此以往,会使外在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身价值观念,成为是非评判的依据和标准。

  3.凝练高校文化,扩大文化影响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强大的内在企业文化为驱动力。该动力实则为核心价值观念,良好、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念将对企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文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更多??质生源的获得、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其文化。高校文化是其思想、精神、制度方面的营造的一种氛围,是高校教育中人格的唤醒、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蒙凝集结果。高校文化的形成需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并在高校的各项活动中得以体现,是同高校办学理念、优良传统、发展目标等一致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实践中,应当融入文化管理理论,加大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师生正确、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培养当作首要任务,塑造独具特色的高校精神与良好的学校风气,利于高尚学校文化的形成。高校文化是一种需要师生共建的文化,是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工作作风共同培养与遵守的总和。人格受文化影响,行为被人格左右。文化管理理念应对高校文化进行凝练,为学生营造和谐、高尚的学校文化情境,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

  4.强化软、硬管理有机融合

  在文化管理实践中,软、硬管理是具有对立性统一性的。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软、硬管理进行有机融合。文化管理中软管理是通过特定文化的培养、组织与凝聚实现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引导、组织,并朝着预定方向前进,最终达到管理目标实现的目的。而硬管理则指制度管理,通过健全制度的事先制定,并成为约束组织活动的重要准则及奖惩依据,促使组织目标实现。

  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虽然在工作方法、侧重以及效果评价等层面存有差异,但是两者在本质上还是具有紧密的联系性,都是以优化整体效果、实现群体目标、培养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为终极目标。受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影响,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进行有机融和。

  总而言之,文化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实践中,树立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促使管理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调和学生与管理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应有作用,培养、巩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文化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会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在声乐课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声乐课中从事练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深层次能力的表现,也是完成练习任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在声乐课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的情况。当同学们兴趣浓厚时,在课中就会表现出精神饱满,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看老师示范,练...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讨

    引言 小学是一名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小学班主任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小学班主任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以及乐于奉献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成长指点迷津。...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

    数学这门学科会贯穿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没有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认可数学,培养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知识涵盖的广度和深度也常常困扰着学生的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

    高校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愿组织的符合学校校规章程的自发性学生组织,通过社团组织,大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对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因此,通过社团...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德”、“学”、“行”、“锲”,共圆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的青春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78-02 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主题团日活动,与各条战线的优秀青年代表亲切交谈,鼓励青年们要...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相关阐述

    在素质教学理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基本状况...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