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4-0157-03
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适应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一、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
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能用简明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表达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一系列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语言是科学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特殊语言,其特点之一就是精练、准确。例如,楞次定律,课本仅用36个字,就将感应电流的方向、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关系描述得很清楚,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实质上就是理解和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频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把握,更谈不上互动教学的顺利实现。例如,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正确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制订的实验计划,而且要归纳表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还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些都必须依赖较好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探究、发现和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2.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无论做任何事,自信心都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上课下自信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呢?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树立自信,从而形成物理学习的良性循环。
3.有利于物理思维的形成。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错综复杂,有语言决定思维论,也有思维决定语言论的。但不管怎样,思维和语言肯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思维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物理观点,以形成符合逻辑的物理思维。
4.有利于右脑开发和智力发展。传统教学对右脑的重视与开发十分有限,这不仅影响着右脑所承担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初中物理课程对人的思维能力训练是比较深入的,物理学习有利于开发右脑和训练思维,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又是思维训练和右脑开发的基础。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物理教学实践证实,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只能在师生交往中才能有效进行,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交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师生交往中的心理结构存在三个维度,即相互认知维度,信息交流(内容)维度,关系维度;还存在三个层面,即个性层面上的交往,角色扮演层面上的交往,群体规范层面上的交往。
1.从师生交往的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1)相互认知维度的策略。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理教师的认可和喜欢,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语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只能是模糊的认知,当学生把这些信息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反馈出来时,就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作为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气、语调和语速随内容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有严谨的“咬文嚼字”,又要有风趣、形象的比喻;既有妙语连珠的叙述,也要有恰到好处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具体地说,要求物理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逻辑性、通俗性、简练性、幽默性,再加上一定的趣味、形象和感染力。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保证。
(2)信息交流(内容)维度的策略。物理学的内容要求语言表达“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具体地说,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不仅仅指语言学方面,更重要的是指物理意义方面,物理学中的物理量、物理名词意义明确,都具有科学性。而物理学概念的建立是经过反复推敲后,再用恰当、确切的文字加以表述的,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每个字、词都不得随意取舍,也不能任意颠倒。所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既要让学生准确地记忆一些课本的物理语言和教师讲解的物理语言,又要准确理解书本上的物理语言,还要反复训练,直到能准确地将物理语言说出来。
(3)关系维度的策略。课堂教学的情况变化无穷,教师应变的方式和内容也应相应地变换,要蕴涵着自身的教育机智。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调控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还要应变学生的突发疑问和不正确表达,更要抓住共性问题,引起班内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主纠正错误的表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有意识地融入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
2.从师生交往的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1)个性交往层面的策略。每个教师或是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点,这就形成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或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的个性语言和学生的个性语言是相互影响的,师生语言的相得益彰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一定要在语言方面做好学生的典范,同时,在学生中也可树立语言模范,这样师生个性语言中的优秀部分、值得倡导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发扬。在教学中,教师不妨一试,不但要发挥好自己的个性语言,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语言,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层面的策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但每一种角色中都要求教师情感的投入,特别是语言的感染力,因为教师的情感能够影响课堂氛围。陶行知认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当教师用丰富的感情讲解知识时,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强烈、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更为重要,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更多地要依靠教师的情感影响。在学生进行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此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鼓励和赞许作用,当学生表达和讨论之后,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言行得到对自己表现的反馈,才会产生不断改进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行为都应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只有“以心发现心”,才能“以心换心”。
(3)群体规范交往层面的策略。个体是班级中的一员,群体的规范交往是建立在个体语言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教师要用赏识激励策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因为教师可以以心灵沟通激活学生的内心需求:当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及时给予安慰;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内心愿望和需求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畏难情绪也会随之消除,而当学生认为“其实我也行”、“相信我能行”的时候,其自信心就已经逐渐建立了。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在教学环境的情景化、教学语言的形象化、教育资源的多样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普通物理课堂中,由于受到设备或者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有的物理现象不明显或者实验代价太大,还有的实验具有危险性,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多媒体技术形、声、色浑然一体,能够生动形象地显示物理过程,展现物理现象,如“运动的相对性”,“电流的形成”等。另外,当学生遇到新生成的疑难问题时,还可用多媒体制作内容丰富的动画,形象地显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物理过程。多媒体的运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推动了学生重组知识结构,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有意组织学生用多媒体来总结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合作学习的结果,展示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使其对表格、插图、实验进行表述,引起讨论,自我总结,利用多媒体中的文字说明进行评价,以达到积累语言、提升表达能力的作用。
总之,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只要学生把物理语言表达作为一种主动、自觉、积极的实践行为,那么,在物理新课程学习实践中,师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同步得到提高,师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共同发展,这应该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