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高职高专学生记者的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

sansa2025

  高职高专学生记者的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高职高专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高专也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记者队伍通常由学校宣传部门主管,依托于学校多种新闻传播媒介,即学校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刊等,不仅有利于高职高专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还能引导正面舆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正能量,培育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才培养,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特别是采写、编辑专业能力,还能促进校园和谐,有利于学风、校风、教风建设。

  一、高职高专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高职高专新闻宣传是高职高专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是学校委的喉舌,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高专的新闻宣传与社会大众媒体的新闻传播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教育性

  教育性是高职高专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高职高专党委宣传部门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学生记者采写编辑的文章、报道,把握宣传主动权,做好学校新闻的把关人,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宣传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规章制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国家、学校近期中心工作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依法懂法守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贴近性

  校园新闻的传播范围有限,受众也是主要集中在学校师生中,所以报道的题材、角度和风格通常是非常有本校特点的,是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是师生所关心、欲了解的。如国家关于支持高职高专发展的新闻、学校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师生中的优秀代表事例、学生校园活动等内容常常是校园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非专业性

  从事校园新闻采写的学生记者都不是专业的、经验丰富的记者,有的甚至还不是新闻专业的,仅仅是凭着爱好或者锻炼自己的目的加入的记者队伍,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所以在新闻采写报道上会有一些不规范、不专业的地方。

  二、高职高专学生记者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意识不强

  当代社会舆论开放,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介百花齐放,新闻媒体为了争夺新闻效益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以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的更新时间传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更是让各种信息不间断更新,加上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有些非主流的、反动的声音在网上广泛传播,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还是刚成年,还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不懂得分辨真伪、理性看待问题,不会筛选新闻,传播出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新闻。

  (二)新闻专业性不够

  学生记者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还不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有的学生记者不是新闻专业,受到的培训也不够,连基本的新闻要素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新闻的写作、编辑了,新闻稿的原创性不强,有的只是单纯的转播国家和社会新闻,有的直接在网络、报纸上生搬硬套,导致新闻稿良莠不齐,缺少亮点。常有新闻的时效性不够,新闻报道不够客观全面,选题不准,策划没有亮点,新闻没有价值,语言不规范等问题出现。

  (三)硬件设施设备不足

  高职高专受办学经费所限,设施设备都普遍中等,有的学校甚至还在用傻瓜相机、低配摄像机和落后的非编进行新闻制作,有的学校的播音室甚至没有专业的话筒,电视台没有专题的提词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新闻的质量。

  (四)没有把握新闻媒介的传播规律

  如网络新闻时时更新,应是及时反应的简短消息,广播电台、电视台是日播,新闻内容应是在时效性基础上有策划筛选过的新闻,报纸、简报通常是周刊或月刊,时效性稍差,内容性、可读性、综合性更强的、突出观点的通讯或者评论文章。而现在高职高专学生记者存在的问题是不懂得这些规律,把所有新闻都往里面叠加,读者往往是通过不同的媒介收听到相同的新闻,既重复又没价值,也没有提炼出观点。

  三、加强高职高专学生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高专不仅要在平时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等常规教育外,党委宣传部门也要注意对学生记者的政治素质培养,可以通过专题政治理论学习、推优入党等方式提高学生记者政治理论的学习自觉性和行为约束性,在宣传上也要结合教育行业和学校工作特点,及时准确地把学校制定的各项重要措施传达给学生记者,让他们以此为中心展开采访策划活动。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好关,做好守门人,对学生记者的稿件进行严格审核,引导学生记者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培养学生记者专业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培养。因为高职高专的特点,理论培训主要是从新闻实务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不同的传播媒介有何区别和侧重点,掌握如何做好选题策划、访问沟通,明确消息、新闻、通讯、评论等不同题材的区别和写作方式。在学生记者们了解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就多参加实践活动,学用结合,邀请专业的新闻记者来校或者带他们到当地报社、电视台、广播台实习,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他们的新闻敏感,如何辨别新闻价值,学会策划选题,掌握访问沟通技巧,怎样写好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稿,并在播音主持、录影录像、后期制作方面给予指导。

  (三)增加硬软件设施设备投入

  新闻宣传是学校的喉舌,也是学校对外的直观形象,一只高水准、专业性强的宣传队伍对宣传学校中心工作、塑造学校形象、传播校园文化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高专要注重对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加大对新闻媒介硬软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如电视台这种需要高精录播仪器的媒介,要尽可能的提供专业的录音棚、录音器、提词器、摄像机和非编软件等。

  (四)整合资源,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针对不同的媒介进行内容各有侧重的宣传。如校报校刊以文字、图片新闻为主,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要注重内容的策划选题,每期按版块由宣传部门确定主题,文字功底好的学生记者围绕主题进行采访、编写内容详尽、政治性强、有深度有评论的新闻稿;广播电视以图像、声音为主,内容要新鲜活泼,要求形象好、普通话标准的学生记者,内容可以是学校的大事活动,也可以是贴近师生的校园活动或周边热点;网络作为新型的媒介,在新闻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网络信息是实时更新,学生记者可以在采到第一手消息时就及时简短地发布到网络媒体上,让受众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到学校发生的各种新闻,当然,在发布之前仍要收到宣传部门的审核。

  高职高专学生记者的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59-2 一、基本概念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大学生公德失范治理的探讨

    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我国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任何院校不能仅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要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教学推行学生助教制的实践探索

    一、高职教学的特点 1.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及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从质量上说,第一类生源一般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育法律秩序的完善。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由于被管理者个体法律意识增强而引发的高校管理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校因行使自主管理权...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

    一、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定义 “留守学生”,普遍情况下大家认为是指因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在农村生活与自己的隔辈亲人一起生活的学生,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和朋友。而我认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未满18周岁,不具备...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