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

sansa2025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

  一、从就业视角看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才竞争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三、探索强化高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应凸显针对性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从教学内容上可简略划分为基本常识礼仪、专业礼仪教育两部分。前者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礼仪教育,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道德取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礼仪、社会礼仪教育;后者则指专业礼仪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职业礼仪技能培养、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的系统化礼仪教育中还应加入相应的地域礼仪文化特色、职业意识培养等内容。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其一,将礼仪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礼仪课程通常被作为就业前的包装教育在毕业或实习前夕进行教授,难以达到预期素质培养目标。课堂教育作为系统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加以实施。从入学教育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日常校纪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规范,逐次培养其道德行为规范、举止仪态以致人际关系处理,实现学生礼仪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其二,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礼仪课程并无甚深奥的理论内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其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仪态模拟、情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教学形式,将知识讲授、模拟练习与具体的社交环境相联系,从标准礼仪规范的实践掌握着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掘其社交潜能。此外,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环境加以督促练习,使高职学生在长期的习惯保持中逐步养成得体大方的日常礼仪规范。其三,校园文化渗透,隐性熏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渐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艺术长廊、院系板报等外在显性艺术形态陶冶学生情操;二是以校园网络传媒传播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礼仪自觉意识的形成;三是继续推广校园文化活动,将礼仪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主题活动融于学生业余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外在个人素养表现。高职教育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过硬技能本领的同时,也将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