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

sansa2025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指出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思考

  一、引言

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高校中的思想教育基本上是依靠“两课”,然而大学生却普遍排斥其“生硬的说教”,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弱化收效甚微,从而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教育推入瓶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重于灌输,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将自己的教育意图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带有规训与约束性,而使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在这种状况下,往往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听而生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 世纪80 年代出生的,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接受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却很不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上的传统文化断层,这是导致诸多问题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面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状况,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如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却是应该首先思考的。其实,作为一个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文明古国,我们完全可以从自身当中挖掘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办法。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鲜活的思想教育资源。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分析

  1.关心国家大事。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有爱国之心。当今大学生对国家的兴旺非常关心,对的大政方针坚决拥护,但是有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关注,比如,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快,但是依然赶不上发达国家,这与社会制度有关系吗?中国是否还应该坚持马列主义?有些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缺乏了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容易抛开历史看现实。这样会使他们对这些深层次问题产生模糊认识。

  2.抗挫折能力较差。现在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遇到具体问题要选择时往往产生矛盾。大多数学生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奉献,需要集体精神,需要大家协作,认同集体主义,认同奉献精神,认同诚信理念。但是,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追求物质利益,迷恋五光十色的商品文化功利意识增强,国家意识、集体意识淡漠。受到挫折的学生有的会通过反思,重新选择,而有的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所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及时行乐,导致他们对他人的事漠不关心。

  3.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普遍认同,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他们积极学习、接触新鲜事物,想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情况、存在的差距,想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东西、交更多的朋友,凡是他们认为新的、有别于从前或别人的,就努力去接受。然而,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面对中西方文化交融带来的困惑,他们的心理承受不了。有的学生会因为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就业问题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有的还走向极端。当今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求新意识强,这对他们个性成长、塑造自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在新信息的收集与取舍过程中,在自我心理调节中还需要指导、帮助,大学校园的网络管理还需要加强。[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加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1.倡导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民族精神始终发挥着它强大的凝聚力,它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爱祖国爱民族被看作“大节”。毫无疑问,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从古至今的一条极其鲜明的主线。此外还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中国人自古就敢于并且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在社会安定之时励精图治,在民族危亡之际救亡图存,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牢牢联系在一起,“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是这种责任感的浓缩。《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代表了所有满怀远大抱负的中国人的思想境界,而《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一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磨灭不了的奋进之心。

  这些优秀民族精神都渗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这些精神得到发扬,让大学生在了解认识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接受直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人其中,用优秀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来感染大学生,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的教育目的。

  2.发扬优良传统美德,提高大学思想道德素质。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而称誉于世,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套坚固而严密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道德传统被继承下来,其中包含着许多优良的美德至今仍然是应该发扬提倡的,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中提倡更为重要。

  (1)节俭朴素的品德。中国人民一向以节俭为荣,以奢靡为耻。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孔子之所以得人信任,是因为他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墨子则直接地提出“节用”命题,极力提倡节俭朴素,反对浪费,认为符合“节用”的要求是“天德”;诸葛亮更是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代大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有很多人没有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大学生从典籍、故事以及历史人物身上再次感到这种美德的存在并受到感染,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得以继承。

  (2)勤勉好学的学习态度。中华民族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华夏文明,与其勤勉好学、精益求精的良好品德是分不开的。治学格言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学而》)、“勤于学问,谓之懿德”(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等等,都表露了勤学苦读是中华民族刻意追求的美好品德。而“韦编三绝”、“凿壁借光”这些饱学之士勤奋读书的故事,则是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针对大学生上了大学以后不必再承担“高考”重负、一心“放松”、“读书为考试”这种松懈的学习态度,再一次强调勤奋好学的传统美德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3)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性。诚实自古就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先人的重要道德规范,被看成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养心莫于诚”。“信”则是诚实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重诺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孔子在回答“士”的行为标准时就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名言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使用,也足以说明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在人民群众身上已经内化为稳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

  3.宣扬民族气节,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品行。中华民族崇尚节操,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骨气”、“志气”,要保持人格的尊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是最高理想人格的操守准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实践的指标。历史上记载了许多正直之士重视操守,大义凛然,面对富贵权势不为所动,坚决地保持自己的人格。饥者为保留尊严,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范缜坚持自己正义的追求,决不“卖论取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印归隐。

  学校应该拓宽人文学科的教学范围,在学校开设中国历史、儒家文化、古代哲学等等有关科目的公共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并力求在这些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把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成细致入微的养成教育,既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又要在第二课堂和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点滴渗透。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做某种精神或某个传统理念的专题讲座,并在学生中举行讨论会、征文、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鼓励其交流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总之,要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东西融人到大学生的人格之中,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质量,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1〕徐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干部观念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11).

  〔2〕张莉.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教育的启示[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3).

  〔3〕王乐.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心理健全的当代大学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9).

  〔4〕张松德.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7(5).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47-01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其教材不甚理想,学生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虽然一到上课时间都准时走进信息技术教室,但都是冲着玩去的。所以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校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校园学习气氛不浓,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重视专业学习,基础理论较差,动手能力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体育应注重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1、前言 素质教育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不应单纯片面的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巧,令其在体育测试中获取高分。更为重要的是,应利用体育课程教学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令体育锻炼能够变成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方式,满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探究

    一、“自媒体”和“自媒体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超越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开始兴盛起来,这就是“自媒体”(We Media),也被称为“个人媒体”或者是“公民媒体”。关于自媒体的概念,美国新闻学会媒...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快速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合唱效果

    合唱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传统性和群众性的艺术,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艺术能力,也能同时培养人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情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于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39-0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