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抗战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sansa2025

  抗战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习近平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甚至是超越,但它又离不开抗战精神,可以说,抗战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素材和载体,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思想基础。因此,弘扬抗战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战精神的具体表现

  第一,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为国捐躯的英雄不计其数,在他们身上彰显的浓浓的爱国情怀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必不能忘。第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正是国难当头时刻,工商业者埋头苦干,发展国力,曲线救国。荣氏家族的发展兴衰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一个缩影,成为支撑起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脊梁,赢得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尊严,成就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光辉的篇章。第三,万众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国工农商学兵、各族人民、各民主派和无党派人士不分阶级、信仰,纷纷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实现了全民族轰轰烈烈的抗日战斗。第四,义大于利的诚信精神。“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有着巨大的矛盾,但是西安事件的和平解决对于中国人民是一件幸事:反映出民族利益的重要和国共两党彼此的信任。相反,背信弃义导致了失败,国名党失信于合作与人民,全国愤慨,成为国民党走向失败的重要一步。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全球化的影响和国家的快速发展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被异化了。一些实体媒体和网络媒体,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弘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传播边缘化;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出现断层现象,追求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足,而对西方渗透进来的自由、个性文化思想趋之若鹜。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渗透到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大冲击,最终出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给人以信念、智慧和力量,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抗战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素材载体,必定要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当中,结合时代要求,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1.建立教育理论体系

  借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经验,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理论体系目标、各领域具体教育理论内容、各领域教育理论串联制度。教育理论体系的目标是形成中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使大学生成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各领域教育理论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每一项的教育都要融入抗战精神,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动力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基础,贯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始终。把明确的优秀传统文化灌输于各项生活实践中,加大对父母、尤其对母亲的优秀文化教育。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宏观的教育基地,补充社会职业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内容,结合大师文化教育课堂,形成优秀知识从传入到消化吸收再输出的过程。再通过学校教育形成对传统优秀文化认同,形成校园文化新气象,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2.建立教育实践体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样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借鉴抗战精神的实践发展经验,建立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社会生活实践、家庭内部交流实践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形成科学化的实践体系是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走向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必然过程。实践体系目标的要求是要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实践形式;以日常相关的活动为基础,整合区域内具体的各项实践活动,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项实践活动正确的标准,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形成规章制度约束,引导当代青年趋利避害,趋于良性发展。

  3.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人民中涌现出了很多抗战英雄和振奋人心的故事,把这些英雄和故事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中,用体现抗战精神的丰富素材和载体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更好地提升其宣传、教育和传播的效果。同时,建立传统方式和网络方式两种渠道的载体传播工具,形成线上线下无缝传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痕迹,让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根可寻、有深度、有魅力。

  抗战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