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谈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sansa2025

  浅谈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引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B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立足长远,但是也要抓住最佳时机,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初期发展阶段,受其成长规律的影响,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就容易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的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例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二、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学生要按时完成,家长要配合学生对作业进行检查,这也是让学生重视作业的一种手段,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1]。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学校需要根据小学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创建分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细分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后,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一般来讲,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呈现出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对一些行为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知道父母或者教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么做,只是听从长辈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逐渐提升,理解事物的能力会大大提升,渐渐走向独立。所以,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需要从不同阶段特点出发,在创建行为规范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级特点来逐渐提出要求,让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呈现出序列化特点。在制定培养目标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对目标进行正确的理解,督促学生根据养成教育的习惯去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

  首先,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因此,要全面发挥好校园内宣传工具的重要作用,比如:利用好宣传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道德品质、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营造校园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逐渐在校园内打造良好的行为风气。其次,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反省[2]。对于小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家长之间展开通力合作,通过开展训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采取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方式,在家长、教师的全面监督下,让学生做到有耐心、有决心。所以,家长、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毅力、耐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反省。

  五、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行为习惯的养成

  情感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效互动,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3]。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学生们站在国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以感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国旗下,学生代表们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老师们强调的种种规范,都把各种道理和规范要求蕴含其中。每次升旗仪式完毕,教师都会问他们: “今天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这样“诚实守信”、 “尊重他人”、 “守时惜时”、 “懂得感恩”、 “勤俭节约”、 “遵守秩序”、“勤动手动脑”、 “加强锻炼身体”、 “讲究卫生”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形成了,又促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师组织学生们把每期用过的废书废纸积累起来,到校园垃圾桶收集废纸,塑料瓶等,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变卖。把卖得的钱积攒起来买奖品,奖励给每学月评比优秀的同学。劳动往往创造美好,勤俭节约是美德。教师要鼓励学生时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社会以及学习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一生,所以,教师以及家长要时刻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激发学生更好的去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浅谈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据记载在原始社会的时候音律就出现了,人们往往会通过载歌载舞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庆贺。因此,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流传至今,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够陶冶情操、给人以慰藉,所以古人就有“高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特别是针对小学科学学科,小学科学在课程设置中的课时较少,学生、家长对其重视程度相较语文、数学和英语低,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图书馆管理员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指导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一、当代图书馆特点 1.资源丰富,专业化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密切,高校作为选拔人才和进行科研的重要阵地,对于外文优秀期刊、图书以及数字化资源大量引进,也有了质与量的飞跃。而图书管理员作为整个图书馆的合理调...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项重点

    大学生管理是一门科学性很高的管理艺术,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性很高的管理科学。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懈的努力,不停地去完善和提高。在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课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述评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2015年7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得他们遇到了无法应用个人能力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给这些大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这种无法逾越的障碍打...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