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金属锻压成型”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sansa2025

  “金属锻压成型”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被人们接受,各个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学方面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导致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会使得很长时间在中国教育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结构式教育和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发生改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一改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参与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作者在讲授“金属锻压成型”这门课程时,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目前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与现状,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以讲授为主,尽管有各种的作业和练习,但学生因在传统教育方法聚合思维的影响下,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而这直接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佳,表现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课时处于身心分离状态,作业和练习也只是作为课程内容的重复性掌握,缺少学生独立思考和面对问题的分析环节。在大一、大二阶段因为高中的培养体系的惯性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尚可,随着进入大三、甚至大四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课程阶段,因为创造性的缺失,学生将对课堂教学的现阶段模式感到厌倦,表现为旷课,注意力分散等。学生一旦失去在创造性支配下的主观能动性,则就会失去对于事物的认知兴趣。在教师授课方面,尽管采用多媒体授课,但在“互联网+”与课程的结合方面并不紧密,浪费了现有的资源,也是从教师自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进

  要想彻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现状,就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先动作,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教学理念的设计。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的学习为学生研究性地学,有针对性的学。将课程进行总体解构与重构,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是在介绍完锻造的基础知识后,将整个课程按照锻造设备的分类方式划分为4个项目,即自由锻模设计、热模锻压力机上锻模设计、平锻机上锻模设计和螺旋压力机上锻模设计,从而完成课程的重构过程。让学生基于某一项目,带着问题来开始对应知识的学习,根据设备的自身特点,去学习和分析模具设计特点和模锻工艺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给出对应的评价和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彻底的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

  2、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环境的创造

  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大家围坐在圆桌周围,这种学习氛围使学生融入到讨论情景,同时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此种氛围可以解放学生思想,活使得其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独创见解。落实到本门课程的具体做法,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材料与设备特点分析现有的锻造方法与工艺,同时借鉴自己所掌握的其他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对每一种锻造设备对应的模具进行大胆的改进,分析其可行性。这样学生在对现有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够提出一些或合理或不合理的改进措施,提出不合理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而被否定的过程,可以暴露其在考虑具体问题时的知识欠缺点,本身也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3、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同学们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在互联网得到比较直观的视频资源。同时通过在线的沟通和交流,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作业的收发和课程设计任务的布置,都通过网络进行,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创新意识。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断的更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结合本门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在原有幻灯片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更新了以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视频和动画等资源,这些都是互联网优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实施。

  4、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标准,加上平时的作业和考勤,这种评价体系十分死板,偏重速度和熟练度的考查,很少鼓励创造精神。项目式教学以研究模式展开,大力的鼓励学生的创新,改变学生学习课程的传统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模式从一门课辐射到多门课程,就会促进专业全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具体实施过程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创新思维)比例设置为50%,课程设计的比例设为50%。这样设置可以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对待课程的学习习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检查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综合掌握程度,可以更加客观的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教?W效果分析

  经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实施本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为:

  1、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

  2、结合互联网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学习时间,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3、项目式教学的引入,将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加之更为合理的考核方式,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进而激发创新思维。

  四、结论

  本项目在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性学习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同时,结合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善,变传统封闭式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模式为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培养,最终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而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金属锻压成型”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