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变得常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播渗透在语言学习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先生认为“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1]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关注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当我们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把吉凶、善恶、美丑等蕴意强加给词汇时,便产生了文化内涵。”[2]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里,龙是神圣吉祥的,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古代的皇帝是“真龙天子”,中国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但在西方文化里,龙却是一种怪兽,往往代表着邪恶。汉语里与狗有关的词汇多含有贬义,如“鸡鸣狗盗”,“狐朋狗友”,而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英语里的“lucky dog”相当于汉语里的“幸运儿”,英语里说“Love me, love my dog.”相当于汉语里的“爱屋及乌”,英语词汇里的狗跟人是亲密的。“cuckoo”在英语里指的是报春鸟,它的叫声带给人们春天来临的喜悦。“cuckoo”在中国叫杜鹃,相传杜鹃鸟是望帝杜宇幻化而成,“望帝春心托杜鹃”,由于其叫声“声声啼血”,因而也成为文人雅士用于抒发自身凄苦哀怨的代表。

  词汇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词汇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学到的不能只是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探究它的来源。中国有本书叫《说文解字》,看这本书就会知道每个字都不简单。英语里也有句话叫“每个单词都有一个故事”。学生应该学会的是活的词汇意义系统,学生应该具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使用词汇的能力。因为每种语言的词汇以及词汇的运用都与其民族的文化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除了注重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还应该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词汇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二、注重英语听说教学的文化教学

  听说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最为生动鲜活的部分。听说课上让学生参与的活动也比较多,学生也会比较活跃。在听说材料的学习中,学生有机会切实感受跨文化交际过程,学生能在感受文化差异的同时提高交际能力。

  听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所选材料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还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要让学生感兴趣,喜欢听。英文电影就是很好的听说材料。一些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罗马假日》、《简爱》,这些影片不仅有鲜明的异域文化,一些经典台词更是朗朗上口,让人过耳难忘。看这些电影学生不仅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如果用心去听、去看、去记台词的话,听力和口语水平也会大大提高。英语新闻也是很好的听说材料,新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新鲜的资讯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大事小事,让学生产生与世界同步的感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非常普遍,信息化教学正在兴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各种资源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进行跨文化听说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将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特别有利于从情感和行为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注重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有听、说、读做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才能进行写作。写作都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能反映作者的价值观,也能反映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在写作课上常会学习一些范文,这些文章往往反映出所属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作品是很适合当范文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同样的主题,比如家庭或对子女的教育,中国人的写法可能和西方人的写法很不一样。通过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东西方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异同,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修辞风格的差异,如双关语、谚语或俚语的使用,探索不同语言的深层文化根源,增加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系统地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习?T于学习英美文化,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也集中于如何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随着我们国家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同时出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意识成为必然。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应该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增强我国文化的对外表述能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平等意识,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是由国家发展战略态势所决定的。[3]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语言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