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研究

sansa2025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研究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内涵、意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体”首先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另一意思是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参与”是一个动词,即 “参加”。学术界认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作用,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谋求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首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社会改革和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发展更加需要有创新、有自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其次,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现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需要更强的能力来适应社会的每一次转变,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与能力的人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背离,制约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达不到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新课改内容较熟悉但实践不够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虽认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注重自我讲解,不能很好地分配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被动的成为知识“收纳盒”。其次,从对教师的培训上看:仍有16%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尤其是地处偏远乡镇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培训,学生主体性地位难以发挥。最后,从课堂教学情况上看:虽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有所改动,但课堂互动以及课堂自主发挥的时间有限,加之成绩要求、教学任务都影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

  (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

  首先,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情感上看:思想政治课理论成分较高,内容较枯燥、一板一眼,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从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的问题和活动的参与程度上看:师生思想观念上的认可与实践过程相背离,学生能够真正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机会不多,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最后,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上看: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氛围不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想并没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制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1.传统的考试模式束缚了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科目的考试、统一的参考答案、唯一的思考方式,学生成为一溜儿的考试“机器”,教师成为一流的机器“调试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缺少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变成 “书呆子”。为了取得好成绩,被动地吸收老师的“精华”,不得不死记硬背教材上枯燥的文字,不得不进行多次的“题海战术”演练,失去了参与问题讨论和活动的时间、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脑细胞的开发。

  2.考试分数的压力

  升学的压力、考试的负担,升学人数、学生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指标。特别是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学生成绩更是意味着生源,所以学校一切工作的重心都会围绕着如何快速提高学生成绩而展开,使得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围着“分数”转。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教师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上,学生也没有心思与时间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参与教学的作用。

  (二)评价制度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目标的矛盾

  1.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影响

  自古 “八股”选官,以此为人才评价模式。现如今考试成绩依然是作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人们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即考试成绩好、考上重点就是优秀学生。因此,为了获取高分,每天“学校――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地努力埋头苦读,大部分时间都在埋首苦读。

  2.评价制度对教师、学校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快地赢得高效的教学成果,往往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对考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习惯性帮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代替学生完成知识网络的整理等。这些行为都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陷入了困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实行打着“素质教育”旗号,进行着“应试教育”的方针,从而使得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都是紧紧围绕着学生分数来进行。

  (三)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的障碍

  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学习思维定式,应试教育模式下“一考定优劣”的思维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学生难免会显得措手不及,更不敢新颖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另外,学校、老师没能关注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独特的差异性。基础差的学生更难接受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没能给予他们好的引导方式,让本就无法适应的他们自我放弃,成绩下降,能力培养难于实现。

  四、改善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促使应试教育制度同学生培养要求和谐发展

  首先,转变传统的考试模式。采取多样的考试样式,减少单纯考查记忆力的题型,从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减少考试分数带来的压力。教育部门应该转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指标,学校要转变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业绩水平的唯一指标,教师也要转变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好坏的思想观念。师生才能更加自由主动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最后,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时,要注意不同学生基础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

  (二)改善评价制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扮演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扮演好主角的角色,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去表演,才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创造性、主动性。另外,转变以往以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指标。改变评价的单一性,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考试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思想领域的情况。思想政治课应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全方面的看待教学过程的优劣。

  (三)遵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具有特性的个体。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有低层次到高层次递进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及品德的培养。教师要关注学生身体及心理发育的特点,进行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所以,教师首先应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教师的形象,争取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