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sansa2025

  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医疗事业健康长足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完善的医学教育一定是以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医学生为目标的。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沿袭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侧重对专业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甚至流于形式。新形势下,培养既有精湛医疗技能又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医学生已成为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教学课题。各医学院校要调查在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现状的认知,把握医学职业精神内涵和特征形式多样的强化医学生现代职业精神,促进医疗事业更好的服务和谐社会。

  一、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现状

  首先,学校不重视。目前医学院和其他高等专业教育院校一样,医学院校更关心在校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培养,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重视不够,甚至在职业精神培育上走过场,以至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医疗业务水平过硬,却在职业道德的方面栽跟头,影响着我国的医疗事业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各医学院校务必重视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并拔高到与专业知识培育同等的高度。其次,培育的方法单一。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法单一是现行我国医学院共同存在的问题。多数医学院校仅按国家教育部要求设置职业精神培育课程,在学校不够重视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状况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效果是差强人意的,课堂教育的特点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讲解、演示和范读。学生则是被动的听众,这种方式适合学生掌握理论性的知识,并不适应职业精神培育,因为职业精神培育不仅是了解职业精神的有关知识,它更侧重于能培?B出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多样式的培育方法。再次,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养也是以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一般性职业道德教育,这只是普及职业精神教育的基础,与社会对医生职业精神素养的要求差之甚远,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养内容从深度,广度等方面都欠缺。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础课程之外,我国医学院校还要有医德医风教育课程,比如《医学伦理学》,形成医学院校独有的医德教育体系,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德育教育就好比副课,脱离于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医学院校要增加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将职业精神培育摆到医学专业培育同样的地位,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是否能培养出服务和谐社会的高素质专业医学人才。

  二、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

  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医学相比之下要具备更为深刻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的医学将不再是真正的医学。医学精神起源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内涵的展现。人文精神助力医学发展,提升医学内涵,人文精神要求医生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使医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和懂得关爱病人。在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背景下加强人文教育,具体谈以下几点。

  首先要设置优良的,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是培育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基础,从而展开对医学生系统的人文教育,为医学院学生的道德培育和职业精神培育构建人文基础,培养医学生的人文信仰。医学院校在保障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人文课程比例,形式上兼具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人文知识,具体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学、医学法学等课程,课程量适当,避免过多影响医学生繁重的专业学习任务,也不能过少,太少不利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保持合理课程量同时避免与其他德育课程混淆冲突,制定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计划,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在人文课程讲授过程中,要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观念的引导。通过人文教育的课程使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思想发展和形成过程有感官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化医学的使命和最终目标,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二)促进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精神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它反映特定职业特殊利益要求,它是在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1]。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一方面是提高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重要手段,一方面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思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实践教学都很重视,每个学生都有一年的实践课程,在这期间学生是在医疗第一线亲身体验医生实际工作,同时这也为他们职业精神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延展性规律,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延展性表明其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和通过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必然是对医学职业精神感知并逐步内化过程,最终才能成为学生的素养。实践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必须的环节。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己经认识到仅仅开设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哲学等职业精神培育课程,并安排教师教授这些课程就是医学职业教育的终结,遵循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规律,这只能将职业精神培育停留在“知”的阶段,而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中“情”的培养、“意”的锻造都必须在实践中进行[2]。在实践的环节延续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利用临床实习和实训等学习实践活动感受人文精神,从而深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让医学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在实践中深刻印在医学生的脑海中,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成功结合,让良好的职业精神素养指引医学生未来的行医生涯。

  (三)完善培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和其他专业大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的测评标准一样目前结课考试方式也被用于我国对医学生进行评测。随着社会对医生要求不断提高,采用这种方法考察德育和精神教育已不合时宜,并且一般大学生德育内容满足不了医生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存在很多的不同,还使用原有的测评体系极为不当,在基于医生的职业精神教育特征和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具体内容,来制定具体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使趋势所在,才能更为科学的综合评价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目前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方面合理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还极不完善。首先改变部分人的错误认知,认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不可测评的,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更无从谈起。职业精神是可以测评的。第一职业精神教育有实体教学课程,测评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状况可以测评教育效果,第二任何行为都是在思维活动指导下的实施,可以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变化进行考评来测试教育效果。因此,职业精神在能不能测评上毫无争议,最重要最急迫的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医学生职业精神内涵,然后制定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目标,选择具体的参数指标,过程又包括逐一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再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排序,排列组合,交叉使用量变和质变的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逐一分析研究,然后形成参考指标。采用问卷调查,听证会等形式对参数指标的合理性、重要性进行民意测试,并召开大会进行公开讨论和总结,形成较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以此评价量表来考核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效果[3]。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具体的讲:就是根据优秀医生应有的职业精神筛选出的追求卓越、责任感、利他主义、同情心、严谨科学态度、诚实正直、和敬业精神参数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列出了一个量化的评价表,根据这个评价表对一个学生形成的职业精神分别进行质的和量的考察,以此来评价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效果。以往的结课考试方式来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效果的评价是不可取的,必须像教师评价机制一样,具有考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医学生评价的具体结果,及时表扬,奖励职业精神教育成绩优异的学生,用相应的荣誉和奖励激励医学生自己去加强职业精神培育[4]。合理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监督与评价体系不仅仅可以用于评价医学院的职业精神教育效果,可以有效地保障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效果,也可以用来发现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的不足,对优化和改进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三、结语

  医生的职业精神是医生从事医学实践的内在精神支持系统,培养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应在人文精神的前提下以对生命的关怀作为教育理念、以悲悯仁爱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愿从重塑敬畏生命的信念、强化理论知识的?然?、践行延展性教育规律,以及实施医学职业精神教评一体化入手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塑成之路提供思路,让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服务好和谐社会。

  医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