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sansa2025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随着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其文明修养,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关系到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近几年,我国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还存在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整体上亟待提高。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大学生基础文明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随机抽取8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设计5道大题,内容包括教室基础文明、宿舍基础文明、餐厅基础文明以及其他基础文明等30余项选项,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一)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调查

  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好的有122人,约占总人数的14.8%;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好的有242人,约占总人数的29.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有366人,约占总人数的44.2%;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较差的有60人,约占总人数的7.3%;认为目前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很差的有35人,约占总人数的4.1%。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一般的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左右,显然,目前高密校区大学生整体文明程度不令人满意。

  (二)对校区最常见不文明现象的调查

  该项调查共有30个选项,其中选择随地吐痰扔垃圾的有416人,约占总人数的50.4%;选择考试作弊的有234人,约占总人数的28.4%;选择就餐后不回收碗筷的有408人,约占总人数的49.5%;选择课桌椅上涂鸦的有553人,约占总人数的67%;选择教室内乱丢垃圾的有476人,约占总人数的57.7%;选择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有436人,约占总人数的52.8%;选择上课迟到早退的有283人,约占总人数的34.3%;选择自习室内接打电话的有300人,约占总人数的36.4%;选择走廊内或宿舍内大声喧哗的有335人,约占总人数的40.6%;选择不随手冲厕的有478人,约占总人数的57.9%。从调查结果来看,在30个选项中,有20个选项超过总人数的30%(对调查结果进行四舍五入计算),由此可见,校区内常见不文明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不文明程度较为严重,特别是课桌椅上涂鸦、买饭不排队等文明礼仪行为和文明意识方面的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二、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水平的路径探索

  当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随地吐痰、破坏公物、浪费粮食、课桌椅上涂鸦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校区管理者,理应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础文明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校区管理者在价值观方面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能使学生自觉屏蔽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选择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宣传。校区学工部门要结合校区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学生中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在基础文明方面开启一种良好的行为模式。

  (二)加强校规校纪教育,建立强有力的长效机制

  校规校纪是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具体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是搞好基础文明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同时也是推动优良校风学风班风的重要环节。校区管理者、一线辅导员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养成教育、思想德育教育等方式,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开展校规校纪教育必须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机制。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性的外化形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且在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智育的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转化为高度的文明意识,促进大学生文明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路径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用啦啦操教学作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88-0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创新,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探究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德育工作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指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膳食设计课程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1 营养学专业名称与变迁 杜寿玢先生2006年回顾亲中国成立后营养专业本科教育分三种类型:医学营养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其他交叉学科专业[1]。第一类为1985年起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下设三级专业医学营养,仅中山医科大、浙江医科大...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更是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了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设置环境保护的课程,对于中学教...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我国大学生过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过度教育的含义 过度教育一词是1976年由美国人弗里曼提出来的,他把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此,过度教育一词逐渐为教育经济学界接受并广为流行。过度教育的概念也是不...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