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sansa2025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能力是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然而,形成质疑习惯和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持续性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关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提倡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学习

  历史教学与其他科目一样,有着一套“流程”。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教师通常分成“三步走”,即背景、过程、评价。所以,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要适当地预习教学内容,先理清历史事件的这“三步”。在整理历史事件要素时,学生肯定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来到课堂,学习起来也会更加专注。

  其实,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大多数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在上课前,笔者收集和总结了学生课前预习时产生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②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而不派其他人呢?郑和有什么能力?③什么是闭关锁国?④闭关锁国有哪些表现?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这一课时,不仅能达成《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能更深入地分析历史事件,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率先示范,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自身就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出示范。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时,为了重点突出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笔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①《南京条约》中赔款内容造成了什么影响?②开放通商口岸,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③割让香港岛,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④“协定关税”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通过探究条约内容分别造成的影响,最终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结论。在随后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笔者就让学生提问,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做好铺垫,即创设质疑的课堂情境。如笔者曾经聆听过一位优秀历史教师的公开课,内容是有关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在课堂中,教师提到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当学生陶醉于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赞美中时,他却提出了这样一则材料:“中华民族一直都以‘四大发明’为傲,但‘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是由外国人提出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率先提出了‘三大发明’的概念。抗战期间,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加入了‘造纸术’这一发明,才使其变成了‘四大发明’。”当这段材料摆在学生面前时,无疑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四大发明’不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这时,教师又适时地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把哪些科技成就纳入伟大的发明呢?”这一下子,教室里开始沸腾了,有的学生说司母戊鼎,有的学生说青铜编钟,还有的学生说棉纺织技术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质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会质疑,学生才能够独立思考和钻研,才能真正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