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

sansa2025

  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

  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向来更加活跃,可以不断学习与研究新的行业知识。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目前,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有727万人,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用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想、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完善创业心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就是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创新精神、道德规范四个方面指导和引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渗透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并用以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中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放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具有创业意识、已经开始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业能力的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实用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1)创业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2)创业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3)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的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4)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园模拟经营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等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开展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助于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从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缓解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多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都与时代变革同步,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培养大学生完善和健康的人格素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帮助高校大学生清晰认识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生涯规划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化,更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从指导思想、理论思维、精神动力、道德规范、责任定位等方面去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1、价值观思想指导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它也必将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着最根本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应该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去,用以指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中。

  2、价值观理论引导功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多重维度规定,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使大学生摆脱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实实在在为各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指导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体而言,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3、价值观理想激发功能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目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国内外的局势,我国正致力于全面深入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这将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带来很多的机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必然会存在着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4、价值观道德约束功能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应通过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并以此作为基本要求来规范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对于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力量,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应当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的社会道德,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真正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1、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信仰,一种凝聚力,业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与提升应该从学校开始抓起。学校可以通过素质提升第二课堂、社团、主题班会、明辨会等等各种形式开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基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提。在课堂教学、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活动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和接受其精神与实质,在创新创业行动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2、广泛宣传国家创业支持的政策,学校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具有极强的创业热情,各级政府要把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摆在重要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绿色通道。高校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够锻炼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思想。

  3、以创业大赛为平台、创业园为孵化区,促进大学生人人创业

  创业设计大赛是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书。创业是一种精神,创业是一种意识,创业是一种挑战;创业是团队合作,创业是历炼成长,创业是生命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的思想。通过对创业园的全面运作,使之成为大学生在校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项目孵化器的作用。以创业大赛为平台、创业园为孵化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人人创业的意识和目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大学生毕业时就业的压力,同时也提升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培养。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找到创新创业的突破点,开展创新研究或创新实践。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创业咨询指导体系、创业服务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体系要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并将各个环节有效的融合,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进去,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潜能的发挥。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打破传统就业教育的模式,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力量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