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党的思政教育史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sansa2025

  论党的思政教育史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一、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是党在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映,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立足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的合理借鉴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根据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化的形成时期,实现了制度化的成熟时期,具有鲜明群众化的发展时期,认识逐步深化、发展方向逐步明确的特殊时期以及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探索时期。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在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在今天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角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片面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更多地强调社会价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自我价值,抹杀个人的正当需要,导致主体在对象化实践中不能拥有实现主体生存和发展内在需求的个人价值,这种本质力量的异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的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功能和价值。

  2.教育主体的单一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形式较为单一,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

  3.教育内容的狭窄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人的精神需要,而忽视人的物质需要,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过于理想化、抽象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单薄而且乏力。

  4.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

  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理论创新,以解决新形势下人的思想困惑。

  三、对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综观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我们应当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注重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全面提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知识高地,同时也是我党科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因此对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着重要的启示。

  1.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指导,是由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决定的,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及其任务决定的。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清晰地看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逐步科学化、系统化的同时,也赋予着时代感和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去进行。具体说,就是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统一学生的思想,增强信心,鼓励大家积极开拓,勇于探索。不仅要对其进行思想和纪律教育,而且也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倡导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加强对大学生革命理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反映,是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积极性,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全面提高。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在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引入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普遍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等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1)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利用显性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资源加大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课外隐性教育资源、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资源和制度型隐性教育资源,如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人文氛围;校园规划、班级教室设置;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制度等的渗透性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注重实现“三位一体”的育人。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三管齐下。加强学校的“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学校的党团组织要参与管理,家庭和社会也要加入其中,并把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内容抓好。   (3)做好对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大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严格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其次,对学生党员和干部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大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实际思想工作中使党员干部在政治意识、党性修养、文明交往、积极创建先进集体、创建优良学风校风、积极主动协助老师等方面起模范作用。

  论党的思政教育史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