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时政教育中的作用

sansa2025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时政教育中的作用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指的是近期国际、国内的政治热点。对大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是培养其政治素养、鼓励其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开展大学生时政教育是社会、高校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的时政教育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表现出了新的诉求,其中,对新媒体的应用就是新的现状与要求,然而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的作用的挖掘还有待深入,亟待探究。

  一、大学生时政教育的特点分析

  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大学生的时政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同时,时政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为政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养分。新时期,大学生的时政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及时性

  时事政治的时效性决定了时政教育的及时性,及时性是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时政教育价值实现的保障。时政教育的及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时政教育内容的“新”,要选择当前的政治热点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政,形成科学的观点;二是时政教育方式的多样性,要与时俱进的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改进时政教育的方式,这些新技术可以既快又多地提供时政教育的资料;三是时政教育时机的灵活性,高校中的形势与政策课是集中向大学生开展时政教育的课程,也是必须把握的时机之一,但是,时政教育绝不能局限于此,其他任课教师也都有进行时政教育的责任,应将时政教育渗透进各门学科教学中。

  2.开放性

  时政教育不同于政治理论的教育,虽然二者都致力于大学生政治常识、政治品质等的培养,但是后者侧重于点的深入,主要是理论的传授,属于基础性的教育,而前者则侧重于面的拓宽,主要是能力与情感的塑造。因此,不应要求时政教育同政治理论教育一样按照既定的教材,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来进行,而应更多地凸显其开放性,将教育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与学生,不仅在教育内容上由师生因时、因地地选择,而且在教育形式上鼓励民主、自由的教学,例如小组探讨、课堂辩论等。

  3.教育性

  虽然时政教育有着较大的开放性,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必然还是落实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是对大学生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时政教育通过向大学生介绍国际国内的政治热点,增添了他们的“政治见识”;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探讨活动,提高了他们对政治事件的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时事政治,增强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因此,时政教育不能偏离自身教育性的义务轨道,这是时政教育的特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二、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1.新媒体的特点契合了时政教育的新发展

  纵观今天的社会,新媒体俨然成为了最为鲜明的标志之一,它不仅被应用到诸多领域,改变了这些领域的传统模式,而且走进人们的生活,使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新媒体也走进了高校,走进了大学生的课堂。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加入,高校教育活动不再囿于传统的课本、讲授等,而是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时政教育当然也是有了新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更新速度要快,内容的信息量要大;教育手段要灵活开放;教育环境要现代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教育追踪要及时有效……这些新发展更加彰显了时政教育的特色,也提高了时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的应用对于时政教育是意义深远的。

  此外,新媒体的特点也为其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新媒体内容的海量性和传播的即时性为时政教育内容的更新提供了支持;新媒体高度的共享性和参与性为时政教育手段的改变提供了新思路;新媒体数字化与超文本的技术为时政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社群化为时政教育的追踪、交流提供了平台……由此,将新媒体运用到高校的时政教育中不仅是新的时代的要求,更是时政教育发展的要求,新媒体特点与时政教育的契合也为这种运用增添了可行性。

  2.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要求新媒体加入到时政教育

  可行性的第二点分析,我是从时政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这个角度思考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向往全面发展,因此,他们的接受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再到意志都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知识灌输已不能为他们所积极接受,情感熏陶和意志培养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因此,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时政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做出适应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改变。新媒体无论是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性,还是内容的海量性、丰富性都适应了大学生接受心理“新”、“多”、“奇”、“变”的要求,因此,将多媒体引进时政教育,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一方面,大学生接受心理的变化要求引入新媒体,为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与掌握也为新媒体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使得他们基本能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巧,由此,时政教育就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利用新媒体参与到教学中,例如以小组为单位从互联网上搜集时政教育的材料等。

  三、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分析

  1.以新媒体为时政教育内容的“新教材”

  时政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材,这就为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带来了难度,通常来说,时政教育的内容是由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热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的,主要来源于各类媒体的宣传。传统媒体,如报刊等提供的时政新闻内容有限,且较为分散,不利于师生资料的搜集,而新媒体蕴含的海量信息,以及信息更新的迅速,恰恰为时政教育提供了最理想的“教材”。首先,新媒体是时政教育内容的主要来源,也为时政教育内容的补充、链接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保证了内容的“新”、“全”。时政教育的及时性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迅速要求我们不断修改、扩充时政教育的内容,而新媒体通过网络等集中整理了相关的新闻,例如利用搜索引擎我们就能在转瞬的时间内找到某一主题的新闻,内容在时间跨度上甚至可以有几千年,而且网页上会有直接的链接,为我们找到所需的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时政教育摆脱了内容陈旧的弊端。再则,新媒体创新了时政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往时政教育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在纸质书本上,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子书的流行为时政内容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阅读电子书目来接受时政教育,这更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2.以新媒体引领时政教育形式、方法的改革

  新媒体提供的丰富信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这一集中进行时政教育的课程远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发展要求。其他课程、课余活动等也应当渗透时政教育的内容。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人文类的学科离不开对时事政治的引用与分析,这也是很好的教育时机,教师要牢牢把握,提高时政教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时政观、价值观的引导。高校各个层次的活动也是时政教育的良好形式,例如可以开展时政知识竞赛等。

  当然,形势与政策课仍是重要的时政教育的形式,但是教学的方法必须进行创新。首先,变革传统的讲授法为“多方结合”的讲授法,即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课堂,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资源,丰富课堂的内容,例如可以师生共同听讲座,交流心得。其次,创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时间有限,这与时政教育的及时性发生了矛盾,而多媒体网络课程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实时地进行时政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更加重视活动教学、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绝不仅仅是理论的教学,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切身体验国家的发展动态,才能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面貌。

  3.以新媒体优化大学生时政教育的环境

  环境对时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环境的熏陶有助于时政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大学生时政教育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这些环境都打上了新媒体的现代化印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来优化这些环境,实现时政教育的改革。在宏观环境层面,新媒体为校园增添了时政教育的新平台,例如在图书馆、教学楼设置电子显示屏,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刷新新闻,了解时政…… 在中观环境层面,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新媒体的作用,各类学习软件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也为进行学习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提供了帮助;在微观环境层面,我们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众传播资源。大学生个体所处的微观环境与新媒体的联系更为紧密,新媒体蕴含的信息的复杂性对于心智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有着潜在的消极影响,只有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减弱消极影响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培养媒介素养在今天无疑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展政治素养的必然要求。

  4.以新媒体搭建时政教育追踪的新平台

  时政教育的考核也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但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并不适合时政教育,与时政教育的开放性相矛盾,所以,我们有必要创新考查模式,进行时政教育追踪就是良好的考查方式之一,所谓时政教育追踪是指课堂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运用新媒体搭建交流平台是实现时政教育追踪的形式之一。利用网络媒体,我们可以创建时政教育的BBS论坛,师生在论坛中分享时政新闻,畅所欲言交流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利用手机媒体,我们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手机媒体含有各种各样的社交产品,微博、微信、IM、SNS等,这为教师追踪时政教育提供了诸多途径,师生应主动积极地建立手机媒体的联系,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不仅可以交流时政学习的情况,也可以就生活、工作等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时政教育的进行。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时政教育中的作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