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sansa2025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种种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意义的人际关系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谓人际信任,则是指人与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因不同的人际关系,对部分人所产生一种内心的依赖感。大学作为人的发现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对于人基本的人际信任发展起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大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谐共处观念以及人际关系构成。因此,有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的研究分析势在必行。

  1.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广义上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和与之相关的所有人之间通过各种交流交往而形成的一种心里关系,狭义上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周围所有人因相处而产生的心里关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他的人际关系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简单划分为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大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当今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人们开始趋向于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而人际信任显然是发展团队协作精神的必需品,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目标对象,如何使其在几种主要的人际关系中把握好人际信任关系,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极为重要。

  2.大学生几种主要的人际信任关系与心理健康

  2.1 亲子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显然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落实到实际生活,则是指父母如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对待、培养子女,反过来子女又是如何对待、反馈父母的一种相互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大学生所必须要面对且在大学生内心所占比重极大的一种关系,相对而言这种关系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血缘这一与生俱来的关系纽带使得亲子关系极为特殊,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信任度也是极高的,二者之间的人际信任极为稳固。

  据多种研究调查表明,父母对于孩子的基本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成长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当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趋向于温暖、理解、关怀时,子女对其信任度极高,会逐渐养成自身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独立自信的性格特点,对于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有些明显的促进作用。父母若是采取拒绝否认的教育方式,则会养成子女内心的自卑感,害怕被拒绝,无法融入集体,做事情优柔寡断的心理,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去干涉子女,会使得子女在成长中严重缺乏自信,过分依赖他人的性格特点。而父母若采取严厉的惩罚式教育,则会使子女产生严重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表现出过分自我约束,极度苛求自己的行为,严重时甚至出现敏感、偏执、抑郁等症状,极其容易导致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2.2 师生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受大学这一独特的教学方式影响,大学里的师生关系显然要比中小学时期的师生关系更为放松,没有传统意义上那种紧绷感,师生之间接触时间较短,相关而言沟通和交流很少。但是正是因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往往围绕学生在校情感问题,未来的职业理想规划,人生观价值观的修正等方面展开。大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会趋于主动地位,他们更渴望从老师方面得到一定的思想指导,或者取得某些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独立性极强的个体,他们对于老师的信赖程度并不是很高。

  师生关系是依托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教与学联系,是一种明显的以知识的教授、传递、接受为纽带的业缘关系,也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师生关系中老师的主体地位。对于大学时期而言,大学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统筹全体学生之间的各项活动,领导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显然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的师生关系中同样占主导地位。尽管大学辅导员在这一师生关系中占据主导,但并不是指大学生只是单纯的居于被动位置,任何关系的构成都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护和经营。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度,对于老师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老师信任程度同样影响这师生关系的发展。师生关系正式在这种双方的共同作用之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2.3 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为主要的构成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个小群体,他们会根据自身各式各样的共同点,如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相似,共同的生活经历,类似的生活内容,相似的兴趣爱好等,或者是日常相处过程中种种客观因素产生了各种情谊,这种情感联系了他们每一个个体,使其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起这样那样的相互关系,这种逐渐趋于密切的关系,会使同学之间的信赖度较高,相互形成稳定的心理依附关系。

  诸多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同学之间的朋友关系,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内心的抑郁,减轻其心理压力,长时间保持一种较为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朋友之间无论是实质性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舞,都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内心情绪。当然,我们不能单纯认为一影响一定是正面的,很多情况下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实际研究数据表明,朋友的支持度对于大学生自尊体验有些明显效应,习惯接受朋友给予的实质性支持、精神上支持甚至认知信息影响和言语指导的大学生相对而言往往自尊水平很高,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亦然。情绪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支持对于实验中自尊高分组和自尊低分组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言语指导则对自尊高分组有着负向预测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合适的交流方式,相处手段对于同学关系的维护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对于其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这需要每一个高校工作者真正注意到这一问题并落实相关管理方式,采用多种锻炼手段,特别是对于刚步入校门的新生和即将离校的老生这两个特殊群体,要真正从其内心感悟深入突破,充分达到令其向良好方向改头换面的目的,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学会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性综合发展,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