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sansa2025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12-01

  数学教学重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清楚认识生活化教学,积极的针对教学的基础、目标、前提等,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概述以及教学现状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非常经典的三个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个理论正是生活化教学非常形象的诠释。所谓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指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数学同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到一起,有效的将小学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能有效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获得有活力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解决严谨的数学问题时更加容易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体现数学原理与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碍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依然很难实现生活化,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内容上拘泥于书本和知识逻辑,忽视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学生的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地位,缺乏自主意识和兴趣。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讲授教学,轻视学生发现学习;评价上对书本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态度、情感及注较少。各方面原因的综合限制和制约,使得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程逐渐减慢,无法达到教学的需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及开展前提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知识既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深入生活,植根生活,捕捉学生兴趣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这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生活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保障,对学生的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三、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课,就应该创新课堂形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中的素材引进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觅真知的乐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在《克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概念,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小食品或其它小物体。课上提问:“你知道哪些小食品的重量?”“看一下 手中小食品的重量标识,重量单位是什么?”再要求:“掂一掂,体会一下小食品有多重。”“想一想,1克有多重呢?”“你能想办法拿出一个重1克的小食品吗?”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理解。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实践,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组织学生实践,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例如,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对商场“满300送200”促销活动进行思考,从商场的优惠促销活动中,设计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学过的知识理性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优惠并不优惠”的本质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植根于学生心中,在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学也真正意义上的落在实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总结: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究,勇于创新,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科学知识以及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对策探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实施教育公平、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5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提出学生资助工作要“建立精准工...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学生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教具是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重视,实验教具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制教具,在激发学生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信息素养教育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并不是很丰富,在理解学习一些数学内容时,会显得很吃力,对于一些知识内容也只能考虑到一些浅层的含义。由此,便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可以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道德的集合,让人的资本价值不断的增加。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还是思维习惯的养成的主要方式。基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班主任经验并结...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一、引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太重,学生一直在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都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统一的体育活动,不清楚自己的身?w素质以及兴趣爱好,对于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对学习进行自主能力的渗透之后,让初中生在自我挖掘的过程中...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