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sansa2025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未来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我国毕业生达到600万,2011年达到765万,于此相反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路下滑。高校作为共青团员的集中地,共青团工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急需一大批创新性人才。青年充满活力和激情,创业渴望难以满足,创业诉求无法得到实现,创新想法无法付出实践。大学作为青年的聚集地,共青团作为青年的领导组织,有义务帮助有志青年开展创业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成功人士,开展创业讲座,为广大青年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创业指导和帮助,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共青团借助组织纽带关系,将社会实践扩展到更大范围领域和更广大的学生群,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并给以一定的物质支持。在实践中鼓励广大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增强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大学生创业打造提升能力的平台,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比赛为龙头的创业活动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潜质,鼓励学生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借助各种平台中,对于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和资金支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为企业推荐优秀学生的方法,推动大学生就业。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服务大学生就业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高校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完成的中心工作的重任,同时又有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共青团工作必须始终服务于广大青年,而就业又是大学生最为迫切的现实需求。因此,共青团组织在实际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责无旁贷。但目前高校团组织对服务青年大学生就业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就业部门的事情,团组织没有资源,没有政策,只要做好配合工作就行了。因此,对于服务学生就业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能力欠缺,功能发挥不全

  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团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但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上,缺乏专业能力,只能进行泛泛的思想教育,在素质拓展中缺乏专业机构和团队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就业岗位匹配度不高,未能真正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而且由于团组织工作繁杂,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转移到促进学生就业上来,势必有所会产生弊端。

  三、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促进措施

  (一)适应形势,推进重点

  近年来,由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越来越得到毕业生的青睐。在共青团的大力宣传下,数百万名高校毕业生参与到“西部计划”中去,广大共青团员发挥青年作用,奏响了“走基层,去西部,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旋律。其次,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 积极建立志愿服务保障制度,鼓励毕业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到农村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开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非毕业生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多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去接近社会,去感悟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社会需要,为以后择业就业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

  (二)文化活动,增加就业筹码

  高校文化活动时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活动是影响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作为高校主要的文化活动实施者,如何让校园文化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增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通过组织好各种校园创业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支持学生在创业基地,开办创业工作室来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创建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还能够为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从容胜出。共青团还应通过指导各个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培养合作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培育就业成才意识。这样不但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还扩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就业目标。

  (三)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

  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高校共青团应积极运用团组织这一广阔的组织网络,联系校内校外,为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平台体系,通过推荐优秀毕业生的形式,将大学生的就业愿望和企业的就业的需求相结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联系各级团委,通过挂职的方式,让优秀毕业生去基层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并增长就业成功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企业家、校友、人力资源部人员到学校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帮助。同时,组织学生接触社会,让他们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

  (四)促进学风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共青团组织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实施与人教育优势,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共青团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深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与择业就业结合起来,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风建设,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巧妙利用团学活动来促进学习风气,开展学习专业相关的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等,让专业学习支持课外活动,让课外活动丰富专业活动,进而推进高校学生整体专业素养,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