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浅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策略

sansa2025

  浅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策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学习困难现象就已经为心里学界和教育界瞩目,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对于学习困难者的研究也愈加关注,日本将这方面的研究视为21世纪教育科研的六大攻关项目之一,美国政府于世纪之交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总统法案。而我国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困难现象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建立学困生的帮助机制”。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本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习困难的涵义

  Kirk在1963年首次提出学习困难这一概念,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把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变现为听、说、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而根据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的最新定义,广义“学习困难”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习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体验和经历的困境和难处,包括隐形学习困难和线性学习困难两种。隐性学习困难更多由后天因素导致,没有明显的学业成绩差的表现有时可能还非常好,但成绩却与智商不成正比,统称学习低效;显性学习困难即狭义的学习困难专指由学习障碍及其社会心理因素而非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业落后,统称学习无能。学习无能具体包括由脑认知加工系统功能不健全或不协调导致的各种学习障碍,其表现为学业不良或学科落后。本文主要关注显性学习困难学生。

  二、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发生率在10%-17%之间,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学习困难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指学困生个体存在着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原因

  1. 社会因素。尽管当今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将学困生视为“异类”,“非正常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采取异样的行动,给学困生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尘,时期越来越认同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异类”,囚禁在自己的世界,不愿与人交流。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好会对于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一旦发现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往往对其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育方式,对其失去信心,非但没有鼓励的话语甚至还会恶言相向伤害孩子的心灵,对学困生造成更加恶劣的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学校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相较于家庭来说,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与持久。然而,在大部分的学校里都有优、差班的区分,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不公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待学困生,有些学校对其采取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教育方式,为其贴上“朽木”的标签,更有甚者将学困生这个群体比作是“搅得一锅腥”的“烂鱼”。这些都给学困生带来了不可抹灭的伤害。

  (二)内部原因

  1. 生理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能力有机的综合而构成的,虽然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是由于其它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学习困难。

  2. 性格因素。学困生大多都表现为学习态度差、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缺乏自制力、情绪不稳定等的性格特点,遇到困难与挫折极易退缩,不能够做到坚持,对未来不抱有希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76.67%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他们或看课外书、或经常走神趴在桌子上睡觉;56.67%的学生表示害怕学习,怕做作业,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

  3. 动机因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困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将学习视作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认为是在为父母和老师学习,关于学习,找不到一点点快乐。

  4. 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个体力活,除了要有力气之外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的方法,否则到最后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场,这也是为什么学困生努力的彻夜学习,成绩却一直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了科学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久而久之,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学习困难的现象与行为的衍生。

  三、针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虽然学困生与其他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且具有持久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是无法改善的,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同样可以使他们获得学业成功、高尚品德和健康心理,成为栋梁之材。

  (一)多管齐下,构建学困生综合干预模式

  学困生的教学帮扶与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心理特点与自身发展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学困生综合干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实现对学困生的全面干预。在此干预模式中,社会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学困生教育知识的普及化与大众化,使人们真正了解并接受学困生,从而展开对其的帮扶行动。而学校与家庭教育则是此模式运转的动力与保障。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老师与家长应该运用足够的情感,充分的关注与尊重学困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逐渐地走出心理障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困生并非朽木,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有许多可爱之处。陶行知曾如是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家长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放亮,挖掘其潜能,使其爆出惊人的力量!   (二)知、情、行的有机结合

  探究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现象,需要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实现知、情、行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1. 实行心理干预。对20780名美国青少年的纵向健康访谈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学困生比一般学生的情绪困扰多两倍。在面临挫折与困难时,学困生更容易失落、郁闷,产生消极的情感,失去信心,缺少自尊,对未来前途不抱希望,这一切归根结底就在于学困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问题,没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缺乏科学的减压方式等等。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结合学困生的生活条件、自身特点、情感需要来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课程,进一步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抵抗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培养其“不经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的那股坚韧乐观的心态。

  2. 身体干预。即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由于具有不同与正常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常常会产生一些诸如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流、不合群等不良行为,从而导致诸如自杀、抑郁等不良后果。因此。为了预防这些恶劣后果的产生,应学会找准学困生的兴趣领域或兴趣点,并进一步对其加以强化,把学困生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纠结的事情上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不仅能够减少压力和痛苦,同时也能够使学困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快乐,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美好,从而有利于推动其走出心理误区,摆脱心理障碍。

  3. 实行学业干预。学困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习成绩落后或低下。因此,其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学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与恐惧,最终就会导致学业与个人之间的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继续长久发展,可以对其设计一种特别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方法,通过同伴辅导、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同龄人之间特有的教学语言、学习思维和讲解方式,发现学习的奥秘,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

  (三)科学制定学校教育难度和教育进度,实行学困生帮扶行动

  学困生对正常的学校教学内容、教学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各大高校实行过于高度一致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使得学困生与其他正常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困生对学习的厌倦感。因此,各大学校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地方教育方略,结合学困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难度和教育进度,帮扶学困生,真正意义上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理念。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就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环境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班级是学困生的成长基地,因此班级环境与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充分掌握和了解本班学困生特点的基础上,为其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其积极乐观成长。

  (五)实行学困生自我决定干预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指出,内因决定外因。针对学困生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差异,外部的学校教育帮扶、多管齐下的全方位干预、环境氛围的改善以及实行心理干预都也只是一种外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要学困生进行自我决定干预,简单说来,就是自我决定的个体积极的认识自我、有明确的目标、具有乐观的情绪。他们能够发展出社会认可的能力,以抵销自身不足。自我决定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技能,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困生可以摆脱局限的旧我,重塑开放的新我,正确对待学习、工作与生活。

  尽管学困生的转化干预历程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但是只要广大教育工作真正切实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为学困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足够的舞台,我毅然地坚信学困生并不是荒原中的杂草,而是花园中未开之蓓蕾。春华秋实,我期望在广大教育者的教育干预下,这些迟开的花朵会结出如牛顿、爱迪生等的果实,装扮祖国腾飞的明天!

  浅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