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议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sansa2025

  浅议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主体问题逐渐凸显,“根本不是学生或其他任何人,而是时代本身和当前全世界的教育现状正在再次迫使大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正如当初大学处于最兴盛的发达时期那样。” 因此,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来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改革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探究高校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

  高校内部所开展的学生管理活动,无论其管理活动具体是什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都是该项活动的基本核心所在,决定整个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师生关系,往往又是依托于高校内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活动组织实践状态来体现的,可以说相关的制度空间、文化空间等就像是学生管理工作对外呈现的外在表现,而师生关系则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内在机理。如下则将从这一内在机理的角度来探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这一角色的主题问题,从而进一步高校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思考框架来理解“教育实践”,对象化实践观深深地支配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认识,产生了对象化教育实践观,这种教育实践观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本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当作“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扭曲和异化了教育中的生命个体,使一方总是成为另一方支配、改造和占有的对象,其结果形态是学生主体的失落。

  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则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是被控制和被改造的对象。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本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的交往实践关系,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实践关系必然导致学生主体的失落。所以说,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对象化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次原因。

  2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管理本然实践状态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的结果形态是类主体的生成。所以,寻找失落的学生主体,使学生类主体得以生成,从师生关系入手将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于其本然的实践状态是改革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

  将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于其本然的实践状态,师生关系必须由对象化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关系,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与管理中介客体构成“主一客”关系,作为“主一客”关系中的主体,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体性;与教师构成“主一主”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学生表现出主体间性。这样学生的个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中得以内在融合与和谐统一,其结果形态是学生类主体的生成。学生的个人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能动的功能特性,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个人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动的参与学生事务,在参与学生事务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的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师从替代家长管教的代理人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者,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知识和价值的引导。在教师的咨询、指导和服务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要想彻底地将师生关系,从原有的对象化关系变成主体间性关系,高校需要充分配合,从管理组织架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来配合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发生调整改变之后,学生将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权,学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并适当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内相关的咨询结构、服务结构、指导结构等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良。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必然需要进行改革,首先是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广泛性。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角色,学生群体必须要积极参与整个管理制度的制定、决策等过程,从管理内容上而言,学生应当积极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参与深度可能依据内容而不同。其次,为了进一步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后学生的主体角色,管理制度中必须要能够体现高校学生在参与管理权中的层次性,这种参与管理权的层次性可以理解为:以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为核心的初级层次;以行使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为核心的中级层次;以行使决策权、表决权、投票权为核心的高级层次。

  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配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其影响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指通过建立校园文化体系来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活动。间接的影响,是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从而对学生达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严格遵循知行合一,也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知识和理论教学与提供学生实践平台相结合。

  浅议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