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发展

sansa2025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个体本位化的观念越发偏激。从而出现,过分强调个人价值,价值取向功利化、自我膨胀严重、远离理想主义目标等一系列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普遍行为。导致大学生出现集体意识淡薄,“有利可图”的学习,用金钱利益衡量事物的价值观偏移。功利化的心态使绝大部分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利于就业、高学分、高加分的课程中,对于一些公共课程、非专业课程态度冷漠。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文化、艺术心理学等公共课程成为许多学生心的无奈抉择。而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等则成为学生们的热门必修,只因为这些课程关乎就业、保研、评奖等一些与学生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也是学校、单位衡量学生的标准之一。这一点就很关键了,正因我们对人才衡量标准的单一化,间接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越发严重。

  同样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又决定着他们的从众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从众心理可以是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的良性促进,也可以是单纯大学生被舆论诱骗导致失常行为的导火索。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所做的实验“波动效应”成为对从众行为最早的研究。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身意见而采纳与群体一致意见的心理过程及行为。过级、考研、消费、谈恋爱等现象,学生们的趋之若鹜正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看似对立的两者,却同时成为当代大学生行为的主要特点,它们既可以良性开发应用,促进学生发展,亦可以成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绊脚石。个人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原子式个人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又为个人主义思想蒙上了一层革命色彩,反抗中世纪封建神学专制主义的思想束缚。发展至近代资产阶级时期,个人主义中又突出自然平等自由状态。而资本主义成熟时期,则与资本主义相伴相生,个人主义体系在这一阶段日趋完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个人主义进入变异发展阶段,随后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个人主义的重要理论形态,80年代又遭到社群主义的批评,个人主义进入与社群主义的争论阶段。直至90年代,个人主义在理论上不断修正个人概念、多元论、权利概念以及利己主义等问题,同时苏东剧变又使新个人主义占定了主流地位。时至今日个人主义问题仍是人们激烈讨论的对象。对于充满个性的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讲,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多少出现一些凸显个人价值,追求个性解放,提高自我意识的取向,其中不免有被片面、歪曲理解的部分,使得许多大学生打着个人主义旗号,为自身自私、功利、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找借口。实质并没理解个人主义理论的精髓,使自身受益。在者从众心理又是这一年龄段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它会随着个人经验、知识的积累,在判断、行为、知觉和信仰上做出正确的抉择。目前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时尚从众,受当今大众传媒影响,对于流行事物的盲目追捧,变换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以此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恋爱从众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之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潮“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生理日趋成熟的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强烈渴望,但其根本的性观念、恋爱观还尚未成熟,导致恋爱从众现象;受校园攀比之风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从众日趋严重。

  引导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良性互补,培养个人主义中的自主独立意识,弥补消费、时尚盲目从众的行为。发扬从众心理的榜样效应,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淡化个人主义极端特立独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随着网络媒体成为当今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低头族”日益增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减少,多是停留在虚拟空间当中,导致学生之间零交流现象,形成个人主义中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集体宿舍、班级正是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正式、非正式群体,发挥群体规范的作用,让学生体验集体荣誉与集体归属感。个人主义崇尚自由与创造性,学术有专攻,发挥自身优势,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为此敬业终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正是因为这份喜爱会调动人们无限的创造力。从众考试与就业的功利性,导致很多学生投入过多精力到自身并不擅长的领域,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获得一份好工作,却不是一份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导致当今就业市场就业难,跳槽多。

  正因当代大学生具备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发展,便成为高校教育应认真思考的论题。首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制造科学积极的舆论氛围,破除个别极端、个人主义。其次,发挥个人主义的自主意识与创造力,帮助大学生正确衡量自身价值,调动内在学习动机学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发挥创造力,体现自身价值。在不断丰富自我经验的道路上,选择正确的引导信息,自主衡量优劣,杜绝“随大流”的盲目跟从。最后,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增强互动交流,提高自制力,个性是每个人所具备的个人魅力,但要吸引他人,获得他人认同则需要通过心理修养与自制力来实现,这是一个人道德品格的体现,通过交流获得不同层面的信息,反馈给他人更好的,当自己的心是明亮的,身边的人自然也会心向阳光。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与从众心理的发展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