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初,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 Goldsmith 和Veum Dar ity(1997)提出,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管理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Goldsmith 和Veum Dar ity认为,心理资本是指能够影响个体生产率的一些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观点或自尊感,支配着一个人的动机和对工作的一般态度,主要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中。2004 年 Luthans 等人对“心理资本”概念进行了发展,包括以下四个维度:自我效能(自信)、希望、乐观、韧性(复原力),强调“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我效能――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乐观――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希望――对目标锲而不舍,未取得成功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韧性――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

  二、心理资本开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教育对象过于狭隘

  目前,虽然各高校在教学计划中都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形式却重于了内容。课程的开设大多负于表面,没有对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后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这看似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是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却偏向于把重点放在了个别心理问题的排查与消除上,大多以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例展示剖析、教学,如新生不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等。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主方向,教学内容就容易造成以点概面,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学生。

  2.强调“问题意识”的认知误区

  一些教育者错误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问题教育”,把心理辅导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当作“问题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不断的挖掘大学生身上的“问题”,只用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群体。无论从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方面进行分析,我们都会发现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理念上还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3.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队伍组成成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专兼结合、专业互补,专职专业,兼职精干”,原因在于目前大学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要分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是精神医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士,主要针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二类是心理教师或者德育教师,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也负责解决学生一般性的心理困扰,主要是发展性的心理问题;第三类是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目前这支队伍主要以心理教师或者德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专业化的程度很低,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二)心理资本开发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总体心理健康呈极显著相关,心理资本可有效的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李林英等人的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的教育与管理对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建设并没有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研究显示大一学生的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而大四学生的心理资本则显著偏低。这一点需要引起学者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这说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却没有完成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我们的大学在重科研抓教学、扩规模提层次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在“成才”教育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成人”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能带来的全面的成长、成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个人成长的正向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基于心理资本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从“问题教育”到“心理资本的开发”转变

  “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心理资本理论所提倡的是人们依靠自身的内在力量,预防和克服心理问题与冲突,这种内在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心理潜能,正是“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要优化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就要从关注“问题教育”的消极、局限的方式转向关注潜能的心理资本开发的积极模式,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面向个体到面向全体转变

  我们应根据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上注重点面结合,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同时又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他们心理资本的开发。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力量,挖掘内心的潜能,开展针对自信、韧性、乐观、希望品质培育的主题活动,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使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得到满足。

  (三)从多样化到专业化转变

  在美国学校,所有心理咨询的专业员工都必须持有州专业资格证书,一般应该拥有咨询员教育、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领域的博士学位。我们虽一时难以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提高各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者及广大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是必然趋势。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对心理咨询师实行认证制度,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形成实绩和能力为导向、社会化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评价体系;其次要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并规定相应的培训学时,定期对从业资格证书进行评估和审查,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