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活动教学――新课程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教学的有效途径

sansa2025

  活动教学――新课程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054-02

  小学阶段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儿童空间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的几何(空间与图形)学习与成人(或更高年级的学生)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就构成了小学生几何学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活动性。活动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之上,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

  1 活动教学理论概述

  1.1活动教学理论的发展及理论基础

  从历史上看,活动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被认为是活动教学思想的源头。随后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让儿童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数学学习,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自觉地、较为全面地阐述活动教学基本思想的教育家。随后,活动教学开始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之上,活动教学思想日益丰富,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具体而言就是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论证的“活动教学法”,以及前苏联教育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南阐发、实施的活动教学理论等。

  1.2活动教学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活动教学发展到今天,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及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它意味着“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强调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活动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活动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本的习得方式。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离开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这种知识是难以被建构的。

  活动教学中的理性因素得到进一步强调。尽管众多的活动教学理论包含大量的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然而并不以此为目的。思维在活动中的作用、地位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并成为活动教学所着力追求的核心目标。

  作为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在现代的确立、完善,推动了活动教学的发展。活动教学成为实施活动课程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活动教学将渗入学科课程而不仅为活动课程独享,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态。

  1.3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由上述活动教学的内涵和实质,结合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汪秉彝教授提出的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活动教学模式为:

  此模式中活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着的:创设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同时一个好的问题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情境呈现给学生;活动探究、建构知识是活动教学的关键步骤,密不可分;拓展与升华,即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将产生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拓展问题……这样构成了“情境―问题―活动探究―拓展―新问题―活动探究……”教学链。其中活动探究与建构知识,是数学活动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活动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恰当地选择活动方式是关键。

  2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活动特征分析

  儿童空间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几何学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活动性。皮亚杰等人研究认为,空间表象不是儿童对空间环境的感性的“读出”,而是来自于对环境的操作活动的积累。

  2.1空间观念内涵的活动特征因素

  《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对空间观念的内容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标准》中的“空间观念”是从活动特征来看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要求能够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认识、了解和分析空间关系。作为空间观念最基本的表现,这是一个经历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空间观念不仅是“观念”,还是数学课程里新的内容、题材的呈现方式。为了更进一步地使空间观念从理念上转化为数学课程的实践,《标准》加强了反映空间观念的课程内容,主要通过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认识以及图形的变换等活动帮助儿童逐步构建空间观念。

  2.2儿童空间观念发展的思维水平及心理特征的活动因素

  按照范?西尔夫妇的研究,人的几何思维有一个水平发展的阶段性,从小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看,大致有前认知阶段、直观化阶段、描述/分析阶段、抽象/关联阶段四种水平。相对应地儿童,形成空间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具体(实物直观,例如具有相应几何形体的实物)――半具体(模像直观,例如已被构造出来的实物模型)――半抽象(图像抽象,例如用图呈示的标准图形)――抽象(概念抽象,在大脑中建立对象的本质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在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3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

  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的经验是基础,活动操作是方式、手段,教师的引导组织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思维特征和反映空间观念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活动教学中其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有:

  3.1观察活动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而儿童获得几何图形性质特征的认识,往往是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开始的。通过观察,儿童才有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形状与性质特征,才有可能了解图形性质之间的关系。

  3.2搭建活动

  在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最初阶段,安排儿童进行一些实物、积木或几何教具的搭建活动,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去体验各种形状特征,并初步形成空间的方位感、形体大小感等表象。

  3.3剪拼与折叠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能将空间推理的过程用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

  3.4测量活动

  通过测量活动,能使对象的形状特征更明显地显示出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尤其是通过一些“估量”的活动,使儿童对形体的大小、位置和关系更进一步建立清晰的表象。

  3.5作图活动

  作图活动也是帮助儿童理解形体特征,发展空间概念的一个有效的操作活动。面对一个图形,儿童只有在了解其形状与性质特征后,才有可能去重构一个形状相同的图形或按要求画出一个同构的图形来。

  3.6交流和想象活动

  儿童的几何语言是在他们对图形的操作实验等活动后,通过对话交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是几何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空间思维的基础。

  4 结语

  空间观念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探索并掌握我们的现实生活空间,形成理解空间和把握空间的能力。空间观念从理念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教学方式。

  活动教学――新课程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教学的有效途径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