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理工科类 第124页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篮球兴趣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1.前言:兴趣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作为活动的动力,若忽视学生的兴趣而单向施教,此时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灌输状态,很难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极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需要将提高认识与培养兴趣结合起来,方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关于大学生创意思维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67-02  2015年3月,应广大莘莘学子的要求,郑州大学在校内素质教育选修课平台上公开推出了“创意思维训练”这门课程。继广告学作为专业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初探

      摘要: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的基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利用英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并具有高职专业知识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38-0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必须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72-0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要让学生“动起来”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教学时,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新探

      “虚拟社区”在网上提供了现实社区所能提供的各种交流和服务手段,包括主题论坛、聊天室、网上沙龙等社群活动区。虚拟社区作为网络中种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最集中和最具象的展演,不论与现实社区还是与网络的其他派生体相比,它改变了现实社区的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研究

        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77-0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一下建议和帮助,促进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科幻画的创新思维

        一、科幻画的含义  科幻画是我们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科幻画活动是青少年喜欢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活动,围绕其展开的讨论也热议纷纷,然而科幻画最具特...

    sansa2025理工科类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